《红楼梦》首演60周年 杭越版《红楼梦》亮相逸夫剧院

杭越版《红楼梦》在甬演出。记者周建平摄
  今年是舞台版越剧《红楼梦》首演60周年,昨晚,由徐派小生郑国凤和王派花旦李敏主演的杭越版《红楼梦》亮相逸夫剧院,以此致敬这部长盛不衰的剧目。现场座无虚席,观众的热情再次证明了经典的魅力。
  全国巡演,致敬“红楼”一甲子
  1958年2月18日晚,在上海延安东路的共舞台,由徐玉兰和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红楼梦》首次和观众见面。当时的《新民晚报》这样报道:“上海越剧院春节起在共舞台演出的《红楼梦》,是今年春节新戏中规模较大的一个戏。全剧分十二场,从林黛玉进荣国府起到贾宝玉出家为止,演出时间近四个小时。”
  上海的报纸还评论:“越剧院的《红楼梦》演出以宝黛恋爱故事为中心,比较大胆地采取了分场不分幕的处理方法,十二场一气呵成,和过去其他剧种剧团演出的《红楼梦》相较,是有一定创造性的。”
  正是这样一版具有“创造性”的《红楼梦》,此后的60年间,在舞台上反复打磨,历经岁月洗礼,蜕变成了越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为致敬这部经典剧目,自今年3月以来,包括上海越剧院、杭州越剧院在内的院团都在进行《红楼梦》全国巡演。昨晚亮相甬城的是杭越版,徐玉兰和王文娟的嫡传弟子郑国凤和李敏分别饰演宝玉和黛玉,另一位名角金派花旦谢群英扮演王熙凤。
  百看不厌,超长演出无人离场
  昨晚的演出长达3小时10分钟,没有一个观众中途离场,事实上,很多观众对剧情甚至台词早已烂熟于心。
  “现在一般的戏都在2个半小时以内,我们这台戏特别长,不怕观众坐不住,戏好呀!”演出前,杭州越剧院常务副院长俞铁军自信地告诉记者。据俞铁军介绍,由郑国凤主演的杭越版“红楼”,根据徐进编剧的越剧电影《红楼梦》排演,很接近60年前的首演版本,自2011年上演以来,已五进国家大剧院,最初郑国凤和杭越花旦陈晓红搭档,陈晓红离开后,杭越特邀明星演员李敏加盟,于是有了这对新的明星版“宝黛”组合。
  其实,1958年公演的《红楼梦》并不是原著小说第一次被搬上越剧舞台。早在上世纪40年代,袁雪芬就饰演过林黛玉,尹桂芳也曾灌录过唱片《宝玉哭灵》……然而,经过时光淘洗,唯有1958年版的《红楼梦》焕发出了夺目而恒久的光彩。这其中的功臣,首推编剧徐进。
  据报道,徐进为了写好《红楼梦》剧本,不仅反复研读原著,而且研究了《红楼梦散套》、《红楼梦传奇》、清代韩小窗鼓词《露泪缘》,以及京剧、锡剧、川剧、话剧等各种改编本。博采众长之后,徐进牢牢抓住了小说中的宝黛爱情线,大胆删剪了其他情节,放弃了《红楼梦》作为“百科全书”的文化意蕴。这令不少小说读者不舍,但是服从了越剧的艺术本体美学需要。正如评论家毛时安所言:“这种压缩了丰富性而实现的单纯性,使越剧所需要的戏剧性浮出水面。”1958年公演后,该剧又有多次修改,特别是1962年拍摄电影版时进行了一些压缩。一次次的打磨把这台戏推上了经典的高峰。
  “我们在根据电影版进行排戏之前,也跟徐进的家属进行了沟通,付了相应的版权费。”俞铁军告诉记者。宁波晚报记者俞素梅

阜阳一农民守护烈士墓三十年
现场传技
武汉一工程项目“难产”已延期20年 如何“起死回生”的?
文化扶贫:书画进村入户
全省首个机器人研发中心在高新区成立
《红楼梦》首演60周年 杭越版《红楼梦》亮相逸夫剧院
太平养老江苏分公司2018年客户服务节隆重启幕
生态公园附近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突出
苏州“12345”热线测评排名出炉 吴江位居全市第一
磁县城管执法局设置防溺水警示标志
保洁员清扫垃圾 居委干部送慰问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
市环境监察支队开展对企业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
学习管道修复新技术 守住城市排水“生命线”
热火朝天备战锣鼓大赛
资阳供电公司组队参加“蜀人原乡”文化艺术周演出
省运会十堰队昨日再夺5金
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五次会议
旺苍县围绕重点推动项目投资“大比武”活动
青岛着力构建教育放管服改革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