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月15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发起成立的苏州万迪人工智能有限公司,亮出了其在无人驾驶车辆领域的首款产品——一款可以自动“认路”,而且遇见障碍还能灵活闪避的中低速无人驾驶车。据悉,该技术已在美国和新加坡通过了多次开放道路零事故实验,安全性极高。目前,已在苏州规划了阳澄湖半岛等专门的封闭式试点区域。
拐弯、调头、上坡……在苏州万迪,一辆搭载了团队最新研发成果的无人驾驶高尔夫球车灵活地完成了普通汽车的操作。当记者挡住了它的去路时,这辆无人驾驶车还会停下来闪避。据万迪中国技术负责人杜新新介绍,这项无人驾驶技术最大的优势是自主研发的独特算法。“通过算法,我们模拟出周边环境的地图。开着这辆车在周边走一到两遍,无人驾驶车就会‘记住’地图,以后会按着地图走。”杜新新一边说,一边拉起了车子前排坐垫。他指着一个长方形的铁皮容器告诉记者,一切信息都是这个金属盒子在处理,它相当于无人驾驶车的“大脑”。
无人驾驶的安全性一向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点,技术团队进行了大量攻关。以避障为例,目前大部分无人驾驶技术采用多线激光雷达来监测障碍物,而万迪的研发团队却选择单线激光雷达。“单线激光雷达每次反馈的数据少,无人驾驶系统的‘大脑’可以快速做出决策。”杜新新解释说,单线激光雷达的扫描频率达到100赫兹/秒,这意味着它一秒钟可以对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做100次监测,而“大脑”1秒钟能相应地决策100次。多线激光雷达每扫描一圈,生成的信息特别多,但电脑处理不了那么多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多线激光雷达只能达到10赫兹/秒,只能对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做10次监测。
杜新新告诉记者,一辆无人驾驶车需要在顶部、车前部和车尾累计装4个单线激光雷达。车辆避障通过车前部的一个雷达和车尾的两个雷达来实现。其中,前雷达能检测到100米开外的障碍物,后雷达最远可检测到10米以外的障碍物。此外,单线雷达还能在目前技术水平上实现低成本快速部署。“我们这套系统能跨平台应用。不管是单人电动车、电动轮椅还是轿车,都可以使用。”
据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国项目负责人刘亚平介绍,苏州万迪的技术目前适用于时速在70公里以下的中低速无人驾驶车。其应用场景包括校园、景区、社区、度假村等等。据悉,目前已有知名企业投资该项目并订购了样车。(苏报融媒记者 董捷 文/摄)
市金投公司组织收看专题教育片《党组织生活怎么过》
40年改革开放党的形象建设思考
我市全面推行网上办事 实现“只进一扇门”“只上一张网”
全市多彩活动迎“六一”
今日白天降雪暂歇 夜间复返持续至28日
无人驾驶车能“记路” 遇见障碍还会“躲”
全市秸秆禁烧及产业博览会工作调度会召开
市质监局聚焦五大重点 强化五大提升
躲柜子躲不了债 高密一老赖被法院强制执行
中国民航大学4月20日来沈阳招飞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促进上海旅游高品质发展加快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若干意见》及2018年上海旅游节筹备进展情况
协调破解难题 推进各项工作
普陀朱家尖小学出妙招 治理校门口电动车停车乱象
市消委约谈昆仑燃气 共同商定九条具体整改措施
泗水县金庄镇人大代表视察“放管服”改革工作
市发改委强化“双节”期间作风建设
关于领取2017年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通知
省“七五”普法中期督查组要求全力打造全民普法宣教新格局
太原主次干道每天清洗(保洁)两次以上
石家庄市54万家企业有了电子信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