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6日举办的未来论坛深圳峰会上,一场由多位院士、教授参与的高峰对话抛出了一个“院士之问”——“深圳如何能在科学和高技术产业超过旧金山湾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公布的当下,这样的问题特别提神。
问题由对话主持人、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提出,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陈十一,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未来论坛科学大奖获得者卢煜明,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田刚,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夏志宏,清华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杨强对这个问题一一作答。
面对“院士之问”,院士、教授们的答案各有侧重,精彩纷呈,但是,多数回答有一个共同的期待,就是深圳必须尽快补长基础研究的短板。陈十一院士认为,深圳人口比旧金山湾区多,建设比湾区好,但基础研究比湾区差。田刚院士认为,深圳要想赶上旧金山湾区,必须要拥有一流的教育,要拥有一流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方面。
如何尽快补长基础研究的短板?院士们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就是要加大投入,吸引人才。陈十一院士期待,深圳科创委可以搞一个类似国家基金的项目支持深圳,让全国来申请,帮助深圳发展基础研究。夏志宏教授认为,基础科学研究不仅需要政府投入,也希望企业界朋友在基础科学上给予支持,这样才能是全面的发展。针对饶毅提出的问题:“给你两倍的经费,你会不会全职来深圳办一个生命科学技术研究所?”王晓东院士表示他特别期望来深圳。有足够的支持,给年轻人自由,就能在深圳复制一个北生所。
在论坛上,院士、教授们都对“院士之问”一一作答。可是,面对各位知名学者的答案,显而易见,院士们又把问题抛给了深圳:深圳将如何加大投资,吸引人才,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迅速缩短与旧金山湾区的距离?
就在“院士之问”提出两天之后,两院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总书记在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可见,党和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看得很远,看得很重。
平心而论,对于基础研究,深圳一向重视。在去年的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上,深圳提出未来着力发展的“九大战略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坚定不移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之都,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集中力量打造大科学装置群。这些都将为补长基础研究的短板创造条件。可是,面对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提出的要求,面对院士们在未来论坛上提出的“院士之问”,深圳应该有更迫切的态度,有更积极的作为。
比如说,发现细胞凋亡分子机理的王晓东院士表示“特别期望来深圳”。他既然敢说,深圳就应该马上就请,需要什么条件马上就谈。再比如说,陈十一院士希望深圳设立基础研究基金,这样的想法,科创委就应该马上上门请教、咨询和对接。总之,面对“院士之问”,深圳如何作答,将决定创新之都的根基、成色和最终的全球站位。
本报评论员 苗凡卒
合肥花冲公园将建音乐喷泉广场
通山黄沙铺镇精准监督助力脱贫攻坚 查处问题231个
美国一中学发生枪击案 一名老师和一名学生受伤
我国自建首艘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明年出征极地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滨海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闯新路
面对“院士之问”,深圳要如何作答
青龙河畔起新居
温馨提示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有关事项的通知
灾难现场,这支华侨华人的“志愿军”令人动容!
企业“走出去” 专利先布局 南瑞继保申请国际专利击败跨国公司巨头
市建委提振精气神,召开鼓励引进建筑业企业总部工作会议
中阿城市文化和旅游论坛昨日在成都召开
衡阳市卫生计生系统积极在全市开展食品安全宣传
公交12路9月1日起恢复正常线路运行
宪法宣传 听说读写誓 望城区多维模式开启青少年学习宪法热潮
来安:“民间河长”助力环保
让群众尽早用上境外上市新药
珙县农业局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稻赤枯病
青田方山乡:呵护洋留守儿童 让爱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