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创三级甲等医院工作通过了专家团现场评审。这个意味着当地医疗水平提高、日喀则百姓受益的好消息,也让不少上海医生欢欣鼓舞。早从1994年起,上海对口支援日喀则建设,就有一批批的上海干部、医生、教师、志愿者见证了日喀则的发展。
一家“三甲”医院,或许在大城市并不稀奇,但在西藏并不多见。此前,西藏仅有两家“三甲”医院,分别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在西藏西部以及更偏远的地区,长期缺少一所有辐射能力的综合性大医院。在上海援藏力量的帮助下,位于日喀则市区上海路上的人民医院新院区于今年10月底投入使用,门诊大厅宽敞、病房干净舒适、门诊住院各楼层布局合理,极大程度地减少病人排队时间。医院里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和齐全程度达到西藏领先水平。
比“面子”更重要的是“里子”。20多年的对口支援,日喀则的医疗水平逐渐提高。2015年8月上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正式实施以来,先后选派了三批62名组团援藏专家及37名创“三甲”指导专家团;2017年6月30日起,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瑞金医院、新华医院、市六医院、龙华医院、儿童医院、一妇婴这8家医院,分别对口帮扶日喀则人民医院的8个科室。带教扶持之外,远程影像诊疗技术被多次运用,偏远藏区病患与上海名医们“面对面”的机会越来越多。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的当地医护人员近年来论文发表数量大增,仅今年7月至今就发表学术论文21篇,其中SCI论文6篇。要知道,这几乎是“零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不少当地医生曾经只能用汉字或藏文标注英语读音才能操作进口器械,对如何写论文综述也一知半解……成绩背后的甘苦,或许只有上海各医院来的“师父”们才懂——
数月前,记者见到其中一位“师父”,上海援藏医生龙子雯。他接到援藏任务消息时,女儿才出生3日;在他进藏时,儿子5岁,女儿不满百日。他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担任外科医师兼团委书记,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任院长助理、医务处处长,与他见面或通电话,他总在忙,语速飞快。他急——日喀则医疗卫生条件比他想象更差,他有太多工作想做;他也不急——与所有上海援藏医生的想法类似,功成不必在我,先慢慢补当地科研“短板”,教会西藏医生们如何分析数据,如何搞科研。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先后开展了262项新的技术项目,其中101项新技术已被本地医务人员完全掌握,41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西藏自治区空白,如世界上第一例红细胞单采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第一例3D打印技术重建骨盆手术。更值得期待的是,该医院的新院区将成立一个较大规模的培训中心,来自偏远高原县城乡镇的医生们能来学习,这批上海“师父”带出的徒弟们也可以做老师了。藏语尊称好医生为“安吉拉”。在不久的未来,藏族面孔的白衣天使“安吉拉”,将越来越有自信。
市发改委副主任李晨婕深入包保联系点督导烟花爆竹禁限放工作
积极建言献策共促渭南发展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
市国土资源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全面建设法治国土
省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开赛 230名选手尽显“绝活”
日喀则将有“三甲”医院 上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结出硕果
凝心聚力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
余杭开出新年“工作清单”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主任会议
新密市领导实地调研城市建设管理提质工程建设工作
工商部门发布农资消费警示 妥善留存农资产品样品便于消费维权
徽州区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加码
广元市举办全市青少年“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
加强垃圾治理 建设美丽乡村
第十五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宜昌分会场活动开幕
你认识他们吗?2018年梅州“新时代好少年”名单出炉
深圳市龙华区城市管理局到秀洲区局考察调研
南通市委市政府召开调研座谈会 全力推动经济薄弱村发展
芜湖市巾帼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3000多个
长治公路分局召开国道309线潞城西村至史迴段公路工程协调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