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网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滨海新区大神堂渔村启动了拆迁安置工作。作为天津地理位置最东部的一个行政村,大神堂有着五百多年的历史,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座渔村也将成为历史。《消逝的记忆》系列报道今天来看《天津最后的渔村》。
当清晨的第一缕曙光照常从大神堂村登陆天津时,这座“天津最后的渔村”,却已经没有了炊烟袅袅的景象。渔港里,十几名船员做着出海前的准备。不过,超过半数的渔船却依旧在码头边,静静地停靠着。
滨海新区大神堂渔民刘占富:我十七岁开始上船,今年61。这行太辛苦了大多数不愿意干,基本上都撂了。
刘占富,大神堂渔业协会的会长。他告诉我们,村里目前户籍人口约2200人,但真正出海的渔民已经只有不到100人了。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改善村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2016年,大神堂村拆迁工作开始陆续启动。
村民们通过宅基地换房,以及补贴等政策,纷纷就近搬入汉沽城区。眼下,村民住宅已经完成拆迁95%以上。只有几座破败的村集体建筑,还在诉说着这座渔村,往日的辉煌。
大神堂村村民姜茂树:这个大礼堂是村子里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在1988年的时候建造的,正是村里的鼎盛时期,经济实力提高了,给村民谋点福利。
姜茂树,大神堂渔村村史的记录者。在他的书里,除了这些老照片,更多的,还是渔村的老故事。事实上,虽然是天津最后的渔村,但“转型”,却是大神堂人几十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儿。第一次转型,就发生在这座礼堂建成的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渔船改为个人承包。
大神堂村村民姜茂树:渔船归个人了,生产积极性一高捕捞量就大了。一昼夜生产毛蚶20多万斤。现在说不可思议这个数字,像我经历的卸那个蚶子,真跟小山一样,两三层楼那么高。你像那个时候村里面买电视机的、摩托车、呃冰箱,的确挣到钱了,挣的钱不就是拿资源换的嘛。
村里的船只从70年代的5艘,一下子增长到将近200艘。不少渔民通过勤劳捕鱼赚到了钱,但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天津不断完善休渔制度并大力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海水养殖,在2000年左右成为大神堂村第二次转型的出路。一段水泵抽海水同期
大神堂养殖户高士全:必须的纯海水养殖,水质、赤潮都有关系。去年虾全死了,赔了50多万块钱,鱼虾缺氧不就憋死它了嘛。
和捕鱼差不多,海水养殖说白了也是靠海吃海。水好的年景,效益不错,可一旦渤海的水质出现问题,养殖户同样也跟着颗粒无收。随着搬迁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尝试第三次转型。赵庆连就在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把渔船上交,现在,他要去找新的工作了。
对照用人单位的聘用要求,赵庆连溜了一圈,没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他决定先回去,等街里通知,下一次招聘会再来。交船,是海洋资源匮乏下的被迫无奈,也是渔民转型新岗的破釜沉舟。这个夏秋交际,雨水经常到来,每割两三天,他都会来码头,一是检查船体的安全,二来,也是探望这个陪伴了自己19年的老伙计。再过三四个月,这些旧船就将被集体报废处理。
村民赵庆连:那时候,这都是车水马龙,渔船哗哗一进来,全是贩子、买货的车,热闹着呢。怀念那个时候的好时光。
渔民刘占富:专门捕虾,比如以前产量好的时候能下个三四百斤。现在不行了,这都不要了,这都废了。靠海吃海我这个岁数来说也就是一辈子了,为了海里将来的发展都希望做点贡献。
滨海新区寨上街副主任梁日云:其实这个泥滩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得天独厚的一个条件。大神堂目前还有70艘渔船,我们这捕捞到时跟水产局结合,统一管理 有组织的进行捕捞,目的不就是为了恢复这个海里的环境嘛。
靠海吃海几十年,有过关辉的历史,也迎来了眼下的失落。大家意识到,只有让眼前的这片海,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未来大神堂渔港,才有可能,重现往日的辉煌。(津云新闻编辑李彤)
嘭!神秘钢珠弹频袭小区,真相竟是这样的
我市加速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林业效益
东莞市民政局召开全市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关于对X305解台闸桥 进行封闭施工的通告
“童玩”千亩海棠园
消逝的记忆:天津最后的渔村
【巡视整改进行时】推动新思想在湖南落地生根
防堵手册!共享单车成为今年春节期间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最新选择
邹平县:鲁信集团来我县参观城乡文明共建活动成果
义安区超额完成2018年度党报党刊征订任务
丰都筑牢家庭廉洁“防火墙” 让亲人为干部“倡廉拒腐”护航
定海甬东一民房今晨突发火灾 现场浓烟滚滚
广东省湖南商会百名企业家来九华考察
百姓故事|七旬老太的美酒人生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凝心聚力奏响新时代的主旋律
颍东智能显示产业集群初现
2018婚礼流行趋势发布会昨夜上演
吉林打造航天信息产业园 布局“卫星省”
合唱美山西 放歌新阳泉
食药监“神秘实验室”开放 教你分辨伪劣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