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毛一竹 赖雨晨
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道地处广州的老城区,当地老年人口占比已近20%。春节过后,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发现,街道的“长者公益食堂”深受老年居民欢迎,仅一天就有200多人电话订餐或上门就餐。“老饭桌”办得红火,老人家吃得熨帖。
像这样的“长者公益食堂”,经过几年发展,已经全面覆盖了广州800多个街道、村居。它由政府搭台,由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运营,还有不少热心市民活跃其间,捐款捐物、出人出力,能够让老人们吃得省钱、可口、舒心。
“民以食为天”,吃得好不好、营养够不够对于老年人延年益寿则尤为重要。许多老年人过去为全家人吃饱吃好张罗了一辈子,现在已经没有精力买菜下厨。伙食开销对他们来说,也是不菲的负担。而“长者公益食堂”在“有人做饭”和“省钱做饭”这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仅老人的伙食成本就比入住养老院至少节约了七成,值得肯定。
但是,任何探索创新都不会一帆风顺,其中也会有波折起伏,一些地方的“老饭桌”就曾出现过“叫好叫座却叫穷”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它既要把服务老人、不图厚利的公益属性放在首位,又要充分对接完全由市场配置的上游资源——米面肉鱼菜油盐都得随行就市,否则就是“无米之炊”。
据国家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老龄化程度已达17.3%,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任重道远。像“长者公益食堂”这样的养老项目若要长远发展,避免艰难前行甚至昙花一现,就需要充分尊重经济规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此,政府除了通过财政补贴来购买社会服务之外,也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房租、水电气费用来降低养老成本,通过发放养老消费券等方式实现精准养老,从而避免它们“赢了面子,蚀了里子”,难以为继。
“老饭桌”本质上属于居家养老,既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又节约了全社会的养老成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
“中国式养老”要立足中国国情,尊重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通过公益和市场的双轮驱动,开辟出广阔天地,努力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境界。
(新华社广州2月28日电)
一条排水夹道,20年邻里情了
到2025年 南京要建立不少于100个非遗传承基地
漫评:以和平的名义阔步前行
柳宗元在永州提出了“官为民役”思想 你知道吗?
以强烈担当化改革蓝图为生动实践——我市蹄疾步稳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老饭桌”乾坤大
资中县财政局:采取多项措施深化财政管理机制改革
公益项目为少年儿童的眼健康保驾护航
1-5月平昌县回引创业成效显著
第三届全国青少年手球“校长日”系列交流活动第五站在东港市举行
渝北:龙塔街道共建和谐 “扫黑除恶”全民在行动
我市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活动
北海市招商小分队赴京津冀地区开展招商引资考察推介活动
高宏彬出席市纪委、市监察委机关干部大会并揭牌
富锦市举办“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张建党带队督导路网项目建设
市卫生计生委赴南沙区开展专题调研工作
市高新区开展“夏日送清凉”慰问京环公司
嘉禾县创文考察团赴桂东县考察学习文明创建工作
《全市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