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记

  前面一座山,后面一座山,左边一座山,右边一座山,王艳丽站在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下坪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门口,前后左右的群山带给她的冲击波绿意盎然,一汪汪一汪汪的绿高低起伏,波澜壮阔。王艳丽嗅到了空气里散发的香气,谷物的清香、蜂蜜的甜香、核桃的浓香、野山菌的幽香,勾起了她和丈夫全辉无限的创意,他们把自己和乡亲们用汗水浸润的农产品取了一个诗意满满的名字“藏金”。
  “藏金”的名字倒过来是金藏,这是王艳丽和全辉的家乡。他们把农产品取名为藏金,就是表明他们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从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创业,转眼六年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下为他们指明了方向。与许多大学生不同,毕业于张家界航空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王艳丽没有走职场打拼这条路,她选择回到生养的家乡——金藏。海拔800米的高山气候,富硒的土壤,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食品,让年过七旬的乡亲们活得仍像五十岁的人。王艳丽知道四面是山的家乡藏着数不尽的“金银财宝”,这是大都市梦寐以求的宝贝,把家乡的农产品推销出去,实现资源共享,王艳丽觉得自己在家乡掘金,人生意义更大。
  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专业的全辉也有同样的阳谋。全辉不善言谈,与人交谈,只是一脸的笑,眼睛里荡出的全是真诚。他把家乡一草一木视为自己的亲人,喜欢养蜂养鸡养猪,喜欢与绿水青山对话,500多箱蜂、2.3万只黑鸡、36头母猪是他的订情信物。他把这些大自然的生灵放进青山绿水间,让它们天天亲近云雾缭绕的大自然,目的是向大都市提供绿色食品。共同的故乡、共同的志趣、共同的目标,把两人拉到了一起,成立了一个组合家族。他们为组合家族取了四个好听的名字:桑植县金藏凯歌黑猪专业养殖合作社、桑植县藏金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桑植县天星农牧有限公司、桑植县藏金乡村振兴农民小康学校。就这样,他们放弃了大城市的灯红酒绿,扎扎实实当起了新时代的农民。
  俩人把自己的根深深扎进了故乡的泥土里,要回报家乡几十年的养育之恩。不过,王艳丽和全辉回报家乡养育之恩的方式有点另类,他们一边自己动手,一边向村里的巧妇学习,把家乡的红薯、洋芋、豆角、苦瓜、香椿、枞菌、核桃开发成干货、湿货、植物香油等50多个品种。乡亲们昔日待客的东西成为俩人销往全国各地的电商农产品。一家家、一户户的乡亲们成为王艳丽、全辉的农产品代销商。王艳丽、全辉为乡亲们打开了一扇窗,在家门口做生意,也能赚大钱。
  “电商+基地+合作社+公司+学校”,是王艳丽、全辉的创业模式。王艳丽所在的芙蓉桥白族乡上坪村是桑植县商务和粮食局2017年的脱贫攻坚联系村。这年6月,工作队安排王艳丽参加县商务和粮食局电商服务中心举办的第二期学员班结业,在县电商中心的指导下便开始规划建站,经过半年努力,11月正式建成。当年,王艳丽和丈夫全辉把家乡的农产品销出去70万,一下赚了20万,王艳丽所在的下坪村轰动了。“大学生还是大学生”成为乡亲们最动听的口头禅。久居大山的乡亲们再也不用担心家中的东西卖不出去了。
  什么是夫唱妻随,在王艳丽、全辉夫妇的身上得到诠释。全辉在经营过程中,发现电商营运做大做强最大的硬伤是小而散。一家家农户分散居住在四山八岭,有时为了几十个鸡蛋,要跑十多家,时间和成本都无法保证。全辉想到了建基地。于是,他先后在前后左右的山上,建立了黑猪、黑鸡、蜜蜂繁养基地,在生活的下坪村建立玉珍香优质米基地,夫妇俩聘请老实勤劳的建档立户卡帮他养殖,服务的方式因人而异。有的选择月收入3000元的固定工资加1%的分红,有的选择四六开的合伙分利,就这样出栏百头的大山黑猪放养基地、年出栏黑土鸡三千羽、年取蜜过万斤的蜂蜜、年产4万斤玉珍香优质米等一个个基地建成了。
  基地的示范带动了乡亲们的参与,下村坪带动了另一个村庄上坪村。2008年,芙蓉桥白族乡下坪村开垦新稻田150亩,王艳丽和全辉全部进行土地流转,并与村委会进行深度合作,村委会负责土地流转的费用,他们两人负责生产费用和销售,双方按比例分成,村集体经济一下有了5-10万的收入。王艳丽和全辉2018年成功试种97.57亩,48个留守老人帮助他们栽秧割谷晒谷和大田管理,最高的收入达1.5万元,最少的也有1700元。
  63岁的建档立卡户杨华生,被王艳丽、全辉聘请管理稻田、秧苗。水、虫、病、生态种植第一次走近杨华生的脑海,生产绿色生态的稻米是两个年轻人的要求,下坪村高海拔的气温反差,为王艳丽、全辉打造的高端生态有机稻创造了条件,每亩700斤干谷,每百斤六十斤高端有机米,每斤30元商品米,一下让乡亲们开了眼界,一亩田可以创造12600元的收入,减去2000元的人工成本,一亩收入1万元。
  事实颠覆了观念,乡亲们服了。王艳丽的父母亲、全辉的岳父岳母听从了女儿、女婿的安排,心甘情愿在下坪村唐家山组当起了4000只黑鸡的鸡司令,父母六、女儿女婿四的分成模式让两位老人心里乐开了花。曾经埋怨女儿、女婿大学毕业回村当农民的父母亲在乡亲们的羡慕眼光里找回了面子,原来在农村当农民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王艳丽、全辉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没有忘记乡亲们,在开发家乡的野生核桃油时,他们把野生核桃的价格每斤提高到15元。乡亲们到山上采摘核桃,一天至少三四十斤,每天收入四五百元,加上王艳丽、全辉收购后,又聘请乡亲们手工剥壳,一斤收入达20元,加工的核桃油,王艳丽卖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150元一斤的油让乡亲们惊得咋舌。剥下的核桃壳又被王艳丽、全辉收集起来,烘烤黑猪腊肉,每年五万斤腊肉,每斤三十五元,仅腊肉一项,王艳丽、全辉两人就销了一百七十多万元。
  王艳丽、全辉从长沙招来一个黑土鸡合作者,合作者提供半斤重的黑土鸡2.3万羽,以5元一羽的价格送给乡亲们喂养,多的500只,少的20只,一个个农户在家门口刨起了金子。下坪村木湾组建档立卡户谷祥海先天残疾,是个孤儿,他领养500只,成活380只,王艳丽、全辉夫妇按土鸡蛋1.2元每个,商品鸡按20元每斤定购,扣除5元的成本,谷祥海年收入达3万元,谷祥海一下由贫困户成小康人。在下坪村,有52户农户参加黑土鸡养殖,年收入均达万元以上。王艳丽、全辉的合作社和公司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因为是大学生,因为是土生土长的金藏人,王艳丽和全辉想到家乡的乡村振兴,需要一批产业农民。于是,两人创办了桑植藏金乡村振兴小康学校,每次招聘季节工,两人一边指导乡亲加工农产品,一边给乡亲们上课。不知不觉,乡亲们懂得了标准,懂得了乡土产品在于原生态的“土”。每年,王艳丽、全辉要向全国销售干菜上万斤,包括干土豆片、干豆角、干苦瓜皮、干北瓜皮、干辣椒、干野生香菇、干枞菌等等。王艳丽、全辉要备货,总是向乡亲们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鲜货,然后召集乡亲们打小时工,每小时10元,一天当5至6个小时,家庭照顾、家门口挣钱两不误,一个季节收入一两千元,其乐融融。55岁的全金花在小康学校边工作边学习,学会了干产品技术,她给王艳丽提供400斤干红薯粉、100斤干洋芋片、400斤干辣椒片、400斤自酿包谷烧、1000个土鸡蛋,年收入达22000元。
  令全金花做梦想不到的是王艳丽、全辉的鬼点子。他们从乡亲们手里收采新鲜的野枞菌,开发出野枞菌油,一斤卖到了一千元,收购的刺槐花,开发出凉拌刺槐花,面粉油炸刺槐花,在长沙热卖,家乡遍山遍岭的野刺槐花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花。建档立卡户谷忠波是最典型的乡村候鸟。平时进城送孩子读书陪读,暑假和星期六星期天,他回到家乡采山货,全部卖给王艳丽,收入达5000元。村民石明清仅采摘加工香椿,便从王艳丽那里挣了4700元的收入。
  2018年,销售500万,帮助乡亲们增收350万元;2019年,计划销售1000万,帮助乡亲们增收700万元。王艳丽、全辉就想在家乡的田地里,大山上掘金,带领乡亲们深情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

三轮车上快车道 拐弯掉头闯红灯
三个引领 东兴村打造城市“后花园”
蒋超良当选省人大主任 王晓东当选省长
南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跨区交通秩序集中整治
第二届无锡民俗祈福旅游节开幕
掘金记
区长专线联动番禺供电局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今年1—9月停电投诉大幅下降
传承与创新 多位大师鉴赏百年老坭兴陶
刘革安调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
爱心企业家资助贫困学子
省运会公路自行车项目即将开赛赛事筹备工作万事俱全
杨景海在晋城市人民检察院调研时要求:建设一流队伍 提升办案质量 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司法保障
首个县级旅游警务专业警察大队在九华山风景区成立
解维俊调研“散乱污”企业治理
市局召开企业注册登记工作会议
娄星区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左旗旅游局扶贫扶志典型带动助力精准脱贫
我市警方连续打掉两个盗窃文物犯罪团伙
丽水市统计局开展新统计大讲堂培养“笔下有数”统计人才
“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小学百强榜”出炉 苏州三所小学入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