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市文化委负责人介绍了我市文化发展总体情况。
40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保护传承弘扬徽州文化这条主线,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依托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成果丰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目前全市非遗涉及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舞蹈、戏曲等14大类,共1325个项目,种类和数量在全省16市中均位列第一。2008年,全国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授牌设立,我市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先行先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特等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入选全国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我市还打造高规格平台,市政府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故宫博物院驻安徽黄山市徽派传统工艺工作站、故宫学院徽州分院、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工作站在我市成功揭牌,我市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文化名城”荣誉称号。
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示范全国。我市牢固树立“应保尽保”的理念,先后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等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95.52亿元,对空间形态4类116处、单体建筑12类3358处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目前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2处(黄山和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全省独有);中国传统村落92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名镇3处,名村14处,名街3处(全国4条,占75%),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等。2018年1月18日,《黄山市徽州古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文艺精品竞相涌现。我市重点围绕宣传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推出梦徽州、徽州风雅等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艺精品。2014年国家艺术基金设立以来,我市13个项目入选,总数名列全省榜首。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全市拥有11个图书馆、8个文化馆、5个美术馆、53家博物馆、10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0个乡镇、街道、村公共电子阅览室,697个农家书屋,38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目前全部对外免费开放,实现市、县(区)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阵地的格局。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57家,民营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法人单位1958家。据统计,2016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83亿元,增速15.71%,占gdp比重5.34%。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南平市举办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培训班
【文明家庭】贤惠媳妇刘小平
第七届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昨开幕 西安电商扶贫减贫模式 与经验将向APEC经济体推广
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
西安市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保障服务水平
我市文化发展成绩斐然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靖州: “四好农村路”铺就群众幸福路
湓浦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开展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活动
永定区:朱法栋深入贫困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
耄耋老党员退休不褪色 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
海盐全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发展
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七次精神医学学术会议在遂宁召开
惠城区龙丰街道办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市民政局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
开斋节放假通知
临沭县玉山镇拆违控违“三步走” 提升环境促发展
九江港区海事处开展渡船船体检查工作
寻踪马骏
市政协调研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赵晓君赵守信同人大代表参观灯光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