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祥 李耀华)石刻,对于一个地方、一个城市而言,其所展示的人文景观,是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又是一部无声的史书。我市南云台林场地形复杂,林木秀颀,山岩形态也十分美观,在大片深山里遍布着众多石刻,也是我市石刻较为集中的地方之一。为进一步弄清石刻的位置、年限、经纬度、雕刻人,林场工作人员和专业普查人员连日来对这里进行了实地踏勘,笔者昨日也与普查人员同行,驱车沿着蛇形的山路来到了我市石刻最为集中处———东磊。
新修的道路铺上了深色沥青,虽然道路曲曲折折,但车行已变得十分顺利,完全摆脱了此前的眩晕感。车子在东磊景区的一处停车场停下,笔者刚走下车,林场山东分场第二管理区负责人杨善兵就早早在等我们了。
“东磊石刻大约有200多处,大多是明清时文人墨客游山观海时留下的。其中最为典型的要数东磊的太阳石岩画,它的年代更久,据史书记载,应为史前农人为记载农时及太阳公转年历而雕刻的。”杨善兵边走边向我们介绍东磊的石刻分布情况。“这些,大家已留下影像资料,并根据专家考证登记在册。”
大家一起沿着蜿蜒的林间小道,来到密林中的道观,一进山门,抬眼望去,道观山门上方“赦赐护国延福观”几个大字显得十分庄重,且显得古色古香,字迹周边的青苔昭示着它年代的久远。“这应当是明朝某位帝王亲笔所赐。”杨善兵向我们介绍。此时,只见专业普查人员拿出相关仪器,对这一石刻文物进行仔细地测量定位,核准经度和纬度,并详细登记造册。虽然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衣服全被汗水沾在了身上,但没有人顾及这些。
“马上景区就融入大花果山了,有了石刻作证的文化资料,显然会增加景区的厚重感。”杨善兵脸上露出了几分自豪感,“天天在林场护林,如果不是专业人士的指点,还真不知道林场居然挺有文化水准的。”
石刻远不止这些,沿石阶而上,可以发现,在延福观内的西北角,映入眼帘的是更多的石刻。普查人员对这些石刻认真仔细地辨别年限,并逐个拍照。当进入一处山崖下的一口水井处,工作人员扒开草藤荆棘观看时,发现一处高约80厘米、宽约60厘米的“温泉”字样的石刻,此前经专家考证,认定该石刻作者是民国四年(1915年)灌云县知事陶士英。“我们早就注意到这个石刻,但一直不知道它有这么深的文化渊源,前一段时间与专家交流才确定了它的作者。”参与普查的赵先生说。
当我们来到延福观的东南侧,高大的银杏树下,“登山观海”“万壑朝宗”“海外壶天”等明清时的石刻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熠熠生辉,不由得使你想起古人来此登山观海的意境。
时至中午,虽然天气炎热,普查人员个个汗流浃背,他们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当他们面对这些普查到的珍贵石刻文化时,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这次普查的目的,主要是弄清林场的石刻分布,为今后南云台林场开发石刻文化旅游打好基础,这也是我场为我市开发花果山大旅游做贡献。”林场社会事业办主任、石刻普查小组组长徐子勇向笔者介绍说。
据了解,南云台林场现录有不同朝代的石刻达230处,具体分布在东磊、孔雀沟、青峰顶等处,其中新发现的12处(待考证)。石刻是云台山历史变迁的见证,开发石刻文化资源,打造石刻文化旅游产品,将其融入大花果山景区建设,必将是一个新的旅游增长点。
数字龙江咋干?庆伟书记五月份三部署
市领导带队到登塘镇督导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
“活地图”昼夜坚守“点亮”大雪山
绿色壶关的“精神密码”
“执法回头看”高速交警特邀驾驶员代表谈交通安全
南云台林场为200多处石刻造册
我市制定健康产业发展蓝图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进行集体学习研讨
我市2018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圆满收官
蓝图绘到底,责任扛起来,全力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砥砺奋进,交出无愧时代的合格答卷
2018年黄圃镇迎春花市及挥春集市即将举行
海珠区以改造老旧楼道为抓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蚌埠召开“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深化应用培训会
千方百计保持毕业生就业水平总体稳定
吉林省高管局连续奋战 再次圆满完成除雪保畅任务
省地方志办公室负责人来淮调研
赏梅进入最佳观赏期!快去东湖景区看会变色的梅花
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山大(威海)一名清洁工在垃圾桶旁竖起爱心提醒牌
珠海中心大厦获“中国建筑新地标”称号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尽展时代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