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我市城乡低保提标情况进行了发布。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新华网、凤凰网、省广播电视台、中国江苏网等驻淮媒体以及淮安日报、淮海晚报、淮海商报、淮安电视台、淮安广播电台、无线淮安、淮安市政府门户网、淮安新闻网、淮安视听网等市内媒体应邀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市民政局局长沈在宏在发布会上介绍,从2018年7月1日起,我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50元提高到58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60元提高到520元。今年1季度,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计5.5万户、11.2万人,发放低保金8256.19万元。
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城乡低保工作整体呈现“一升”、“一减”、“一降”的特点。“一升”即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2016年初的490元、370元提高到580元、520元,分别增长18.36%、40.5%。“一减”即城乡低保对象人数逐年减少。全市城乡低保对象从2016年的6.8万户、14万人下降到2018年1季度的5.5万户、11.2万人。“一降”即低保对象占人口总数比和城乡低保标准比逐年下降。低保对象占全市人口总数的比例从2016年的2.51%下降到目前的2.09%。全市城乡低保标准比从1.3下降到1.11,城乡低保标准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低保提标工作中,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主要做好“三个紧扣”。一是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今年7月1日起,我市农村年低保标准达到6240元,超过年人均6000元的省定扶贫线,通过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兜底脱贫,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做实、做好、做到位。二是紧扣政策标准。严格规范操作、严格审批把关、严格落实政策,坚持规范执行,形成补差金额有升有降、保障人员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格局。三是紧扣精准核对。按照省纪委、市委、市纪委“阳光扶贫”工作要求,积极发挥信息核对在申请对象“精准识别”方面的作用,努力提高申请对象识别“精准度”。
据悉,市民政局将在推进低保政策全面准确落实、困难群众救助及时、关爱民生保障到位方面继续发力,确保“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水平”项目取得实效,进一步编密织牢兜底保障安全网,努力把我市城乡低保工作打造成“阳光工程、暖心工程”。
发布会上,媒体记者还就该市城乡低保工作进行了提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就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长江经济带采访团”点赞昆明生态文明建设—滇中五州市政协合作机制会议综述
三亚将对外地车辆实施限行
青银高速淄博西枢纽又一匝道封闭
烟台市召开实施“银龄安康工程”10周年座谈会
青川县“三化”探索打造“乡村振兴学院”
市政府召开低保提标新闻发布会
人大代表现场专项评议双生文化发展 助推四面山旅游度假区建设
多做一些后人就能多继承一些25年来他让近4万册古籍“重获新生”
大型原创京剧《手镜》即将首演
【青岛故事】大学路的网红炸串:陪伴一代人成长
讲述新织造故事 《中国梦 创新动力》今晚继续播出
梁园法院惩治“教科书式‘老赖’”不手软
鹤壁市交通运输执法局严打黑车再出重拳
9月1日起,车辆年检大改革!三明车主终于不用再跑车管所排队了!
1000万元创新基金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市检察院制定6份规范性文件建立相关机制夯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制度基础
珠海市公安局送温暖到架炮村学校
夏之美
浐灞生态区城管局提前部署积极应对降雪天气
强!厚街主妇打造出“楼顶农场”:“除了买肉,想吃什么就到阳台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