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到2018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40年间,凤城市大梨树村昔日的荒山已成金山银山,万亩花果园无声诉说着改革开放浩荡春风催动的山村巨变。
“40年前,大梨树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穷得叮当响;今天,这个数字已是当年的200多倍,富得流油。变化可真是太大了!”近日受访时,曾经在村里企业当会计的王淑兰坐在自家酒坊门前,一边招呼熙熙攘攘的游客,一边向记者讲述大梨树村的变化。大梨树影视城里,依旧保存完好的茅草房、瓦房、磨坊、猪圈、牛棚,是当时的写照。在王淑兰的记忆里,当年的大梨树村是“山上和尚头,河水满地流。地少吃不饱,村民愁白头”。
不认穷的大梨树人信念如磐:好日子就在党的政策里,听党话、跟党走,就能发家致富。“干就有希望,不干就没有出路!”三十多年前,面对荒山秃岭,大梨树人在老书记毛丰美的带领下,凭着逢山开路的闯劲儿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儿,“苦干、实干加巧干”,“干”出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改革开放之初,大梨树人到吉林、黑龙江贩运土豆和粮食,挣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在凤城最繁华地段开办了县城第一家高档宾馆龙凤宾馆,迈出了商贸兴村的一大步;兴建了县城最大的封闭市场凤泽市场、最大的农贸市场龙泽市场;上马工业企业,兴办乡村旅游……
把握国情、立足村情,胼手胝足、艰苦奋斗,大梨树村闯出了一条农工商贸旅一体化发展道路。如今,全村集体总资产已超过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两万多元。
“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过日子,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党的十八大以来,大梨树人面对振兴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大局、看趋势、明方向,传承发扬“干”字精神,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努力在一产上求“新”,二产上做“深”,三产上提“质”,打造以旅游为核心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模式,推动新一轮富民强村进程。
大梨树村发展设施农业十几年,凭着好口感、好品相的产品,不但拥有国内知名度,还吸引来自新加坡、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客人参观考察。“今年栽种了新品种‘藤稔’,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效益特别好。”记者见到49岁的宋宝忠时,他正在葡萄城采摘园里查看葡萄生长情况。村干部介绍,在一产求“新”上,除了更新品种,大梨树村还成功引进大棚樱桃种植技术,建设完成高标准温室大棚80个,预计3年后每年增加集体收入1000万元;加上1000亩暖棚和陆地蓝莓,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00万元以上。
旅游业是大梨树村崛起的根本。万亩花果山春天是花园,夏天是公园,秋天是果园,无愧为国家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大梨树村新栽果树1.3万株,新建改建葡萄大棚54栋,打造了占地超过46公顷的“四季花海”和占地约1.2公顷的“七彩田园”,成为大梨树村“三产提质”的丰硕成果之一。
尊重市场、胆识过人且保持头脑清醒的大梨树人,面对“二次创业”乐观而谨慎。“大梨树人,只要不懒就穷不着。”20组村民杨金颖说。她家承包了60亩蚕场,还发展养鸡产业,收入不断攀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老百姓眼里,发展与幸福的意义,就体现在好日子上。村上发的米、面、油,每年都吃不了;不少城里人送孩子来大梨树村小学上学,我们能不自豪吗?”村民王宏伟说。
改革开放之初,大梨树人“摸着石头过河”;今天“二次创业”,大梨树人的每一个脚印都科学精细。村里请来了清华大学规划研究院作长远规划,把视野放到全国,强化“飞地经济”,力争在一线城市发展合作项目,稳步拓展域外市场,逐步把大梨树村建设成为“总部经济”集散地。同时,投资千万元全面提升景区建设水平,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设施农业及休闲旅游产业优势,对河道水渠、村屯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积极打造省级田园综合体;继续完善“三补一奖”惠民办法,每年拿出500万元为村民发放福利待遇,使全体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真正共享“二次创业”成果。
记者 宋琳
市商务局开展商务领域安全生产检查
力争到2020年我市文化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5%
巨头打卡智博•视频|对话“海扶刀”发明人王智彪 中国缘何领先“无创治疗”
打架闹事、高空抛物是常事房主却置之不理,社区工作人员劝说无效机场路一住房改群租房惹居民不满
宜宾新机场新进展:东连接线临时设施建设将完工
“干”出来的幸福生活
淄博淄川:创新管理 做污染防治的先行者
峡江公安多措并举扫黑除恶
本月初,洛阳迎来深化增值税改革首个申报期
太原市确定2018年信息化工作重点
“红色旅游”成出游热点
市领导调度推进茶油产业发展
华安县行政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秒批”新模式
漳州组织申报国家引进境外人才项目
我市多措力保舌尖上的安全
泸州市江阳区政协主席会视察邻玉街道
贵州建成逾百个城市综合体 新增就业30余万人
我局开展“安全生产月”港口危货码头专项执法检查工作
荆州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全民节水意识增强
“支部‘1+1’ 堡垒更有力”融媒体采访小组走进东昌府区梁水镇马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