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仪式现场。
4月27日上午,江门市人民医院举行国家级胸痛中心揭牌仪式。该院于2017年12月一次性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这标志着该院急性胸痛救治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生命开出了一条“快速通道”。 当天,还开办了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冠心病规范诊疗与康复治疗学习班,邀请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易绍东教授等多名国内知名心血管内科专家作专题讲座,就冠心病防治领域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经验交流。来自五邑地区多家医院共30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学习。
江门市人民医院院长廖晓春表示,建设胸痛中心,对转变急性胸痛病人传统救治观念、完善抢救制度、规范诊疗流程、整合医疗资源、加强区域协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相关疾病的诊断、抢救水平,以及提升全院综合急救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院将按照胸痛中心建设的要求,以认证和挂牌为新的起点,持续改进,不断前行。这对今后江门市其他医疗单位创建胸痛中心,也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通讯员 曾冬怡
a 挽救生命,25分钟为心梗患者开通血管
在这里,时间就是生命。
“有一名心肌梗死病人正送往医院,请做好准备!”在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内,该院急诊科医生看到急救微信群里的胸痛病人上转的信息后,马上实施“一键启动”机制,安排各种抢救措施。与此同时,心血管内科医生已到导管室里,准备手术。
一条“救心”的“快速通道”打开了。
60岁的亓先生在鹤山市打高尔夫球时,突发晕厥伴有胸痛,被送往当地卫生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随即送往江门市人民医院抢救。在前往医院的途中,随车医生将患者的病情信息、心电图以及救护车到达医院的时间发到了急救微信群里,与该院值班医生取得了联系。
通过“生命绿波”工程,仅用30分钟,患者便被送到江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13:15,患者到达医院后直接送至导管室;13:40,植入支架,堵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从入院到开通血管仅花了25分钟,远远低于90分钟的国际标准。3天后,病人痊愈出院,胸痛中心成功挽救了一条生命。“这名心肌梗死病人能够及时救治,得益于胸痛中心的建设,为病人打开了一条及时救治的快速通道。”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小林说。
江门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吴木富介绍,胸痛常见危及生命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心包填塞、张力性气胸等,其中,心肌梗塞超过30分钟,心肌开始坏死;超过6小时,心肌坏死将达80%—90%。延误1分钟都可能发生死亡,最佳治疗时间为2小时,黄金救治时间为6小时之内,因此,救治心肌梗塞患者的一个原则就是快。时间是急性心肌梗塞最好的药,胸痛中心的建设就是为病人抢时间、抢速度。
江门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12月创建胸痛中心,截至2018年3月31日,胸痛中心共为2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施行了急诊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
b 流程优化,“救心”效率大幅提升
在这里,抢救速度很快,手术成功率高达100%。
江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后运转良好,救治能力和救治效率大幅提升,并于2017年12月一次性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在胸痛中心成立之前,该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手术开通闭塞时间平均为132分钟。今年以来,这一时间降到56分钟,最短达25分钟。不仅抢救速度快,且手术成功率达100%,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极大地改善了病人的预后。
“救治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的提高,这些成绩得益于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陈小林说。
传统的胸痛病人就诊流程,要经过院前急救/转诊—急诊科(院内会诊)—挂号—缴费—入院—心内科—导管室等救治环节,环节多、流程复杂、救治时间长,部分患者可能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而江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提出新型区域协同救治模式,救治流程得到优化。只需经过“院前急救/转诊—导管室—心内科”环节,实现院内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系统以及基层医院之间无缝衔接,具有流程简化、环节减少、救治时间缩短等优点。
目前,江门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协同救治网络覆盖了鹤山市人民医院、荷塘医院、潮连医院、杜阮卫生院、棠下卫生院和北区卫生院等六家医疗单位,计划今年再增4家基层医疗单位,形成了120急救、基层网络医院与胸痛中心救治的无缝对接。为了方便信息传递,胸痛中心还建立了一个急救微信群,患者信息可得到及时传递,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胸痛中心建立后,心肌梗塞的快速诊断能力明显提升。基层医院医生完成首份心电图后,即刻上传到胸痛中心微信群,中心值班医生及时作出诊断。紧跟着,床边肌钙蛋白快速检测,能让心电图表现不典型患者在20分钟得正确诊断。快速诊断能力的明显提升,为院内“双绕行”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心肌梗塞病人绕行急诊科和ccu(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患者由基层医院直接送到导管室,为患者的救治大约争取了60分钟的时间。目前,该院胸痛中心双绕行的比例为93.6%。
此外,江门市人民医院还与交警合作,首创了“生命绿波”工程,减少了交通拥堵造成的救治延误。
“胸痛中心就是将‘救治窗口’前移,尽量缩短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最终目的就是为病人抢时间、抢速度,让胸痛患者优先就诊,尽最大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吴木富说。
c 24小时值班,“救心”一直在线
在这里,胸痛病人优先,而医务人员则24小时值班。
走进江门市人民医院,一眼便能看到地面上显眼的胸痛病人导诊指示标志。
大厅里,挂号窗口、取药窗口的玻璃上,都贴着显眼的标志“胸痛患者优先”。“为了让抢救速度更快,我们各个环节都是让胸痛患者优先。”吴木富说,为简化就医流程,该院胸痛中心对急性胸痛危重患者实行先抢救、后付费,从急诊直接办理住院手续。此外,胸痛中心的专业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医生会拿着专门的手机,这个手机一响,就意味着有胸痛病人需要抢救,值班医生则立即实施“一键启动”机制,相关科室立刻做好准备工作。
胸痛中心的建设,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导管室、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胸外科、呼吸科、消化科、医务科及质控科等,其中,心血管内科、急诊科作为胸痛中心院内的核心科室,具有雄厚的实力。
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江门市临床重点专科、江门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拥有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及先进的技术设备,共有病床88张,医护人员43人,临床医学博士后1名、硕士研究生4人,主任医师7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2名,江门市名医4名。
在胸痛中心的硬件建设上,江门市人民医院加大了投入,改扩建了ccu和急诊科、购置了救护车、车载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另外,该院也向网络医院捐赠车载救治设备,有助于基层医院救治水平和危重病人转运能力的提升。
“胸痛中心建设的长远意义在于,通过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及规范的药物治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减轻病人及政府的医疗负担。”陈小林说。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参加全市重点单位消防基本技能培训
女子全身浮肿乏力 “离奇”肾病治好还总犯
关于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第446号提案答复的函
我市建筑企业海外市场开拓成绩喜人
广州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督查公告
江门市人民医院举行国家级胸痛中心揭牌仪式 建胸痛中心,为病人抢时间、抢速度
谢景林调研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项目建设
宁河区举办“丰收宁河”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李健龙主持召开桂平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二次会议
秦都深入开展“十联十送十带头”活动
我市首批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启动运营
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位居市州第11位
唱歌谣 做游戏 白发老人忆童年
怀远县经检局查获一批假冒六个核桃饮料
中山市公安局市局机关大院(含二办)实行安保社会化服务采购项目
魏晓明参加指导迎江区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时强调不忘初心立标杆 牢记使命作表率
本月起济宁这些项目“放价”价格由市场调节
全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
市创文办专题会议要求全面启动公益广告品质提升专项行动
一卡在手快速通关16国 APEC商务旅行卡助豫企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