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鹤林讲开封年画里的故事系列报道之六十三:年年丰收 岁岁增产


《年年丰收 岁岁增产》,作者丁云青,开封年画社印制,王树村藏画。
年画故事
木版年画,本身就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端于远古农业文明的标志。9月25日,记者又一次来到开封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告诉记者:正值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今日特别讲述新年画《年年丰收 岁岁增产》的故事,以飨读者。
任鹤林说,年画最初的作用是避邪驱鬼。北宋时,已有天官赐福、步步高升、官代流传、招财纳祥之类的门神出现;再后来,又有了人们追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发家致富等内容的年画品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耕种为业的农业大国,经历了从游牧渔猎到靠天吃饭的漫长岁月。由于生产力低下,如遇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份,农民虽然终日辛劳,但依旧生活困苦、衣食不保。所以,人们每年对天地神灵的祭祀特别虔诚,渴望大自然给予更多的恩赐,以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以食为天,所以,追求农业丰收之类的年画不仅是人们最喜欢贴的品种,还是年画艺术家们亘古不变的创作题材。
任鹤林说,《年年丰收 岁岁增产》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作者是当时供职于铁塔公园、擅画牡丹的丁云青女士(已故)。她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了此画,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当时全社会对农业丰收、改善城乡民众生活的真切愿望,是一幅具有特殊历史价值和意义的开封新年画。
年画赏析
任鹤林说,此年画以两个活泼可爱的儿童放风筝为主题。风筝古代称“纸鸢”,纸鸢当然是在有纸之后,但仍有更早的传说。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可见宋时放风筝已成为一个比较流行的户外活动,至今开封仍保留着大人带着孩子扎风筝、放风筝的传统,但“鸢”之旧称已经鲜有人知道了。当年,开封市朱仙镇年画生产合作社(又称开封市年画社)初建时,面临着旧年画受限(缴高税)、新年画群众不接受的困境。河南版画家刘铁华先生和市文联领导、美术干部成了年画社的常客,美术工作者积极参与年画创新,为开封年画重获新生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任鹤林说,此年画作者以放风筝的习俗、儿童、蝴蝶作为创作元素,运用夸张、变形、对称装饰的手法和鲜艳的色彩,创作了此年画。散布在空白处的花朵,沿用传统门神构图饱满的艺术特色;彩蝶翅膀上点缀的“农林牧副渔”,又是对当时农业大发展方针生动的解读。今日再看此年画,新风依旧扑面而来,仍是开封新年画成功之作的孤本收藏,不可多得。
国庆节后,本版将推出有关中国新年画运动和开封新年画系列的内容,敬请关注。

连云港13个工地装上“千里眼”
兰溪“水运复兴梦”正逐步实现
舒兰政务中心项目施工忙
长泰县绿港园首届农民丰收节圆满举办
路面结冰骑车老汉滑倒骨折 路面积水原因查找中
任鹤林讲开封年画里的故事系列报道之六十三:年年丰收 岁岁增产
交警查获十米长“摩托车” 车灯“装在”司机头上
洗车卡 健身卡 餐饮卡 美容美发卡 教育培训卡 “卡”行天下 谨防被“卡”
关于2018年6月22日受理环境影响报告表情况公示
雪天出行需注意 德州市区这些路段易结冰
聊城:2018年春运坐火车可“刷脸进站”聊城火车站便民举措还有增加安检仪、窗口购票可微信支付等
花溪区召开中央环保督查整改工作调度及迎接省第二轮环保督察工作安排会
市农村档案工作验收组赴增城区验收
午休玩“中福在线” 宜宾彩民幸运中得25万
安居圆黄梨从烂在树上到销往全国
市邮政管理局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学习教育培训
共同服务保障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 “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法院签署司法协作框架协议
街道设置“街长制”公示牌22块
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推出破产管理人执业责任保险机制 保障债权人债务人权益
丈夫在宁波江中捕鱼落水身亡 妻子将过往船主全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