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林盘正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靓丽名片 本报记者 胡大田 摄
我市已制定《天府源品牌农产品准入评价总则》,准入生产基地27个和特色农产品134个,图为郫都区战旗村的杏鲍菇产业 本报记者 吕甲 摄
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540元,同比增长9.0%,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5个百分点,这是记者从市农委获悉的。据悉,按照“全面落实年”要求,我市紧扣“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形态更科学
141个特色镇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通过第八批乡村规划师招募,又有28名规划专业人才充实到我市乡村规划师队伍中,全市乡村规划师已累计达到96名,第一条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规划也初步形成。
围绕特色镇(街区)建设,我市梳理确定了100个特色镇(街区)名单和59个试点示范和首批培育创建名单,141个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89.2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3亿元。青白江区清泉镇、新都区石板滩镇、温江区永宁镇、彭州市丽春镇特色镇建设已全面展开。同时,按照“特色镇+川西林盘+”的思路,我市已确定川西林盘保护与开发利用实施点位1000个,其中今年实施点位100个,其中重点实施精品林盘20个,目前都江堰市柳街镇金龙社区黄家大院、崇州市道明竹艺村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已全面展开。
环境更优美
都江堰精华灌区项目已动工建设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广大乡村是本底。按照成都市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实施方案,各项示范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中,其中双流空港花田项目已初具雏形,都江堰精华灌区项目已动工建设,新津天府农博园、崇州陇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试点示范项目稳步推进。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完成“增绿增景”植树作业2万亩;“减人减房”清理违建2.47万平方米、拆除蓝顶6万平方米;新建森林绿道6.5公里……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示范创建,我市选取了100个环境风貌薄弱村开展重点整治,目前已选择15个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村庄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品牌更强大
首批134个特色农产品打上“天府源”标签
作为全国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农业公共品牌,我市已制定《天府源品牌农产品准入评价总则》,完成首轮项目筛选及基地、产品准入评审,准入生产基地27个、文创基地3个和特色农产品134个。建立“天府源·微商城”品牌线上推广平台,依托“天府源”品牌官方微信公众号(tianfuyuan2016),建立“天府源·成都的味道”程序平台,开设天府源·川报大厦店、天府源·环太锦里店、天府源·锦悦食堂店3个品牌形象店。全市累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0个,国家地理标志79个,省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480个。
人才更完备
累计培育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需要高品质现代人才。我市大力实施农村专业人才引进培育行动,完成“成都农业智库”知名专家学者推荐31名,中国农科院在蓉设立都市农业研究所,目前已先期入驻智慧农业、都市农业骨干专家5名,全市累计培育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5万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1万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1.2万人。同时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市级示范培训班5期560人次、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示范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1期53人。本报记者 陈泳 李萌
原标题:一季度 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40元 增长9%
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杭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实施行动纲要》课题协作单位公开比选结果公告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渭南市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市人大常委会确定2018年代表建议重点督办件
白沙河畔成鸟类乐园 “鸟中大熊猫”来青过年
宁国集中换领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照
成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540元 增长9%
两江新区印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2020年R&D占比将达4%
林粤海局长检查市水库管理中心防汛工作并对大镜山水库进行巡查
海瓷集团董事长郭春森到科技馆参观考察
溆浦县卫计局积极开展扶贫日宣传活动
资兴市举行2017年12月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
省第三方评估组来铜评估有关文件落实情况
漳浦:港城大道建设提速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升
吉首市司法行政系统干部集中学习新《宪法》
乐职院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点亮“七彩草原”
市邮管局联合市快递行业党支部组织“为蓝播种,共创蓝天”义务植树活动
打造花园式家庭度假胜地
13.6%!杭州人才净流入率全国第一
花都台资企业协会举行成立28周年庆暨第十五届理监事就职典礼 架起花台两地交流合作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