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联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赢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攻坚战


阳泉市高新技术创业园
阳泉煤业华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线
山西邦奥伟业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韩国三星smt高性能led贴片车间
山西天元绿环科技有限公司拆解线
山西欧德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加工车间
山西中兴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
建设背景
  创新型城市是指自主创新能力强、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城市。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柱,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着核心带动作用,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的迫切要求,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
  根据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精神,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2008年,国家从深圳开始试点创新型城市建设,到2010年又批复大连、青岛、厦门、沈阳、西安、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济南、合肥、郑州、长沙、苏州、无锡、烟台等16个城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2016年底全国已建成61个创新型城市试点,我省太原市入列。
  2017年初,根据省科技厅、省发改委《关于转发〈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新技术产业司关于进一步做好2017年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晋科发2017[24]号文)要求,国家将启动新一轮创新型城市建设,各市要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整体部署和我省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编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积极争取新一轮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
  今年以来,根据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我省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我市是2014年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省内惟一一家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理应在这一轮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率先突破。分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求,为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我市决定在2018年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申报工作,争取到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建设思路
  我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思路和要求,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山西转型综改试验区为依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制度创新和双创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实施重大创新行动,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将阳泉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为谱写新时代阳泉发展新篇章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建内容及进度安排
  根据国家对创新型城市的要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十大创新重点任务是:抓改革政策的落地、抓创新要素的集聚、抓创新成果的转化、抓创新企业的培育、抓创新载体的建设、抓创新人才的激励、抓创新服务的完善、抓创新投入的带动、抓创新对社会民生的支撑、抓创新生态的营造。
  根据国家要求,我市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发展目标
  到2020年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形成一批高端引领的创新型企业、人才团队,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省乃至全国价值链中高端,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成在全省领先、在国家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科技创新成为区域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实力的主要支撑和政策制定与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着力将阳泉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
  重点任务
  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加快我市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全面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在科技创新投入、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创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兴产业培育体系,建成开放合作创新体系,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善、氛围浓厚、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区域创新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经过三年的创建,力争以大数据及智能物联网为主的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产业、文旅康养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占据我市产业比重超过50%,产业转型的格局全面形成,把我市建成在国内有影响力、引领全省大数据及智能物联网的全国示范基地;建成以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的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规上企业比值达到50%以上;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5家以上,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5家以上,在全市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把阳泉建成充满活力、集众智汇众力,跑出阳泉创新“加速度”。
  进度安排
  2018年启动申报工作,到年底完成方案的编制和论证,并上报科技部。
  推进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发改、经信、科技、财政、人社、金融、规划、国土、教育、环保、统计、工商、质监等部门和各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全面负责领导、统筹协调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做好各县(区)及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调度。全市各县(区)、开发区均建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工作领导机构,集全市之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
  强化落实现有政策,积极制定配套政策。认真梳理,研究分析国家、省已出台的深化改革和支持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对能够有效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容和条款,强化落实,严格落地,先行先试,在严格执行的基础上打造阳泉特色。
  紧紧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弥补政策真空,补足政策短板,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办法,包括公共财政投入、人才引进与盘活、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新兴产业培育等配套的相关政策,与国家、省、市已有有效政策衔接配套,构架完整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调整财政资金使用方向,重点用于各类科技奖励和各类政策落实,调动创新积极性,重点用于科技与经济结合,放大资金使用效益,重点用于科技创新完成后资金补助,实现以奖代补。确保各级财政科技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各级科技研发经费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提升,重点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科技投入。完善科技金融投入体系,培育健全产权交易市场,扩大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培育市场环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以及参股、融资担保、提供配套投资和奖励等多种方式,引进国内外、境内外资金、社会资金来我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推动科技资本市场建设,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建立科技、银行、企业协作机制,加快诚信体系建设,促进银行与科技型企业建立稳定银企关系。
  强化考核评价。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发展成效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重要指标,由市考核办和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将目标任务纳入部门年度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强创新型城市实现程度动态跟踪监测、监督检查与评估分析,建立监测通报制度。根据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建立创新型城市实现程度测评机制,制定创新型城市实现程度指标体系和监测方案,建立通报表彰制度,强化政策跟踪问效。
  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关主题活动,加强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创新实践。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创新创业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各种媒体作用,宣传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开展理论研究,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确定软科学研究课题,组织专家开展研究。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鼓励基层创新突破,注重先进典型引路,营造全社会共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浓厚氛围。
评论:不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必须推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的定位和要求道出了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点。由此可见,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前召开的“五城联创”动员大会,把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列入“五城联创”全盘战略部署,摆在了全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位置。会议的召开,吹响了我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号角。全面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尽快制定方案向科技部申报,是今年的重要工作。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构建创新型国家核心支点的必然要求;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破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系列问题,完善城市创新发展内涵和理念的重要举措。
  创新决定城市未来,只有坚持创新,才能让我们这座资源型老工矿城市走出资源诅咒的怪圈,才能突破转型困局,才能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早在2014年,我市就已成为省科技厅批准建设的省内惟一一家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但在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方面,我市还存在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强、创新投入不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缺乏、科技基础条件薄弱等突出问题,相当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创新变革潮流涌动的新时代,面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新征程,充分发挥政府创新投入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狠抓科技创新政策的落地实施,培育创新要素的集聚,加大创新企业的培育力度,扩大创新载体的建设,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出台更优惠的人才激励政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重点,以制度创新和双创人才队伍为保障,实施重大创新行动,培育创新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将阳泉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示范区、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集聚区。特别是要抓住国发42号文赋予阳泉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建设的有利时机,编制全市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建设三年规划和2018年行动计划,建设智能物联网基础能力平台、产业交易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让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实支撑。
  好风凭借力,创新无穷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创新投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科技政策创新、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等重大创新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争取到2020年把我市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阳泉市科技局 阳泉日报社 宣

同安区举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艺汇演宣传活动
宣传走进田间地头
全省检察机关公诉、未检、职务犯罪检察工作会议要求:努力从思想观念上融入新时代
全市小学生模拟法庭大赛圆满落幕
黄岩:先谋后动 精准规划引领城市完美转型
五城联创——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打赢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攻坚战
提高警惕 谨慎选用网页信息
“文明旅游进乡村”全国启动仪式在济举行
芜湖市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九佰垌的格桑花海欢迎您~
国际健康城全面助力新区创新名城建设
市委第三巡察组对尖山区委巡察问题公布
我市召开哨点医院流感监测工作研讨会
诏安霞葛:镇长带队巡河落实“河长”工作
全市首个“春苗”图书室落户永东小学
一艘航标船进水严重,只有船头露出水面 经过三回合“较量”,航道工将船牵引到岸边
孙大军深入城区郊区调研时强调
怀远县多点发力打赢碧水保卫战
来凤县直机关工委学习传达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
雁江首个禁毒教育基地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