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振安区楼房镇梨树沟村的一片玉米种植示范田里,刚刚播种完的土地黑黄一片,唯有一块经过地膜覆盖的土地上钻出一簇簇绿油油的玉米苗,叫人眼前一亮。“为充分利用育种时间,缩短选育时间,这片地4月初就进行了播种。”示范田负责人籍强边介绍边观察每一株玉米幼苗,并认真做好记录。在地头,白色的标记卡片格外显眼,每一张卡片上都标注着不同的编号。籍强从这些品种各异的玉米苗里遴选出“中意者”,以培育新的优质玉米品种。
今年40岁的籍强皮肤黝黑、个头不高,在楼房镇他是家喻户晓的能人,种地之前村民总要打电话向他咨询一下。“今年种什么,哪个品种产量高、抗风好,俺们都听他的。”楼房村种粮大户于健告诉记者,去年7月的一场大风将周边地里玉米都刮倒了,唯独他家的玉米没受影响。“大规模种植的玉米一旦倒了,就无法进行机械收割,需要雇佣人工,现在小时工的工资一般在一小时8到10块钱之间,那得额外多花很多钱。”刚刚种下了新品种高产玉米种子的于健心里格外踏实。
“在我的梦想里,玉米应该是这个样子——产量大、植株密、腰杆直、抗风强、滋味美。”22年前,籍强怀揣着这样的梦想来到丹东农校。从丹东农校毕业时,为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科研,他毅然放弃了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机会,来到一家民营种子公司,开始了他的玉米育种生涯。从育种到种子生产再到种子销售,凡是跟种子沾边的活儿籍强都给担了起来。这一干就是7年,在玉米新品种选育这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上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足迹。
“当时,美国人种植玉米是每亩地五六千株,而且耐密早熟,赶上风调雨顺,亩产能达到两千斤以上。而老家这边不少人还在种植玉米老品种,产量低还费时费力,我就琢磨着回村做一个玉米品种改良。”籍强真切看到了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立志要用先进的农业科技让农民脱离繁重的劳动,引领农民致富。
育种谈何容易!一个新品种至少要繁育6年,而且要经过数千次的挑选、试验才有可能出成果。当时,籍强除了有一间几十平方米的种子商店和临时租用的2亩地,可谓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当时,我的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培育出优质品种。”籍强说,为了加快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进程,他自筹资金在海南租用了7亩地,每年9月到次年5月就像候鸟一样迁徙到海南繁育玉米,每年进行南繁北育2至3个世代,将玉米的繁育期缩短至3年。如今,籍强在海南的育种基地达1000余亩。
草帽、白大褂、铅笔、记载本,这是籍强工作时的标配。育种工作大部分时间是穿梭在田间,播种、杂交、观察、选种、测产……其中的辛苦,常人难以想象。每天早上天一亮,不管露水有多大,籍强都得钻进玉米地搞调查。夜晚,他挑灯夜战,或继续考种,或整理试验数据、撰写科技报告。“育种最艰苦的时候是决选阶段,育成良种概率只有万分之几,两万株玉米要进行三至五轮的决选,而每一轮选种都要观察一个星期。”籍强说,他从没觉得育种是个苦差事,他热爱这份事业,每当看到自己培育的品种在农民的土地上丰收时,心里就十分满足。
十年磨一剑。籍强的育种之路,成果丰硕,声誉斐然。从2008年到2017年,申报品种20个,分别荣获省市各级奖项。其中有10余个创新型优异品种列入省级和国家级生产试验区,在我国玉米主产区推广种植面积1500万亩。
致富后不忘回报村民。从2012年开始,籍强每年都资助村里贫困户种子和化肥,而且送出的种子都是最好、最贵的。“有大家和村里的支持,我的产业才能做得好,如今回报一下村民,希望大家的生活条件都能改善。”籍强笑着说。
在玉米示范田里,十多名村民正在进行播种。籍强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也为村民带来了致富、就业的新门路。
记者 李莉
商桥镇“三个常态化”筑牢安全防线
四川:食品药品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依法曝光
“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支部共建活动签约仪式举行
临平“东湖板块” 曾经的“价格洼地” 会是杭州楼市下一块投资热土吗?
太湖县召开合安九铁路客运专线太湖段建设工程指挥部会议
育种达人——籍强
资兴市多项工作荣获郴州市荣誉
市农委积极部署元旦春节期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
冷军油画展昨日开展
夹江县:副县长胡超带队督查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工作
宁远:把每个棚户区都改造成一个新的亮点
党的十九大代表邱赛珍走进工业国资系统宣讲十九大精神
员工服务期内辞职 公司能索要双倍违约金吗?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三项联动监督
截至18时30分 海口金龙路友谊阳光城路段拥堵
刹一刹会议“小浪费”
梁园区前进街道办事处梁园社区 给幼儿园孩子送图书
舟山特色海葬约九成来自市外 成为国内生态殡葬的新“招牌”
一键测肤告诉你最匹配的美妆产品
国内首个中医药文化品牌发布会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从体验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