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州城版《娘道》73岁母亲照顾残疾儿子40余载


牟方池带儿子晒太阳。
本报记者谢建新 通讯员孟丽莎
电视剧《娘道》终于播完了,柳瑛娘用一生诠释着母爱。伟大的母爱,无处不在。州城就有这样一位母亲,年过古稀的她,已含辛茹苦照顾残疾儿子44个年头。
“我养你小,养你到老”,今年73岁的牟方池,正用行动诠释那伟大的母爱。
“我养你小 养到变老”
今年73岁的牟方池,家住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城乡街社区。
10月15日,记者一大早就来到牟方池家。简陋的屋子里,她正在给儿子袁章红穿衣。儿子四肢不能动弹,牟方池得一件一件穿,十分费力。
这个家庭的悲剧,得从小儿子袁章红出生说起。1973年,袁章红出生,却在8月的时候高烧昏迷,导致小脑神经损伤,不幸丧失了语言和行动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丈夫袁仲华是原恩施市火柴厂职工,牟方池无业在家。自儿子生活不能自理后,牟方池就下决心要将儿子照顾好,陪伴他慢慢长大。
2010年6月,丈夫袁仲华突发心脏病去世,对牟方池来说,丈夫离世又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原本清贫的家,一下失去了经济支柱,照顾儿子的重担,也落在牟方池一个人的身上。一时间,牟方池内心孤苦,觉得暗无天日。
为了不拖累亲戚朋友,不给大儿子和儿媳增添负担,她选择带着袁章红,独居在丈夫留下的68平方米的改制房中。
生活并没有将牟方池吃垮,一直以来,她心态积极,坚守如一。每天,她坚持将房子打扫敞亮,将儿子穿戴干净。在她漫长的一生时光里,她几乎从未去过舞阳坝、土桥坝这些热闹的地方。因为,儿子是她的全世界。
“我已变老 你还未好”
44年含辛茹苦,牟方池的脸上早已爬满了皱纹,青丝变成了白发,在日复一日的操劳中,她患上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风湿等多种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大,牟方池身体不如以前,但她为了照顾好儿子,每天除了买菜、买药,很少出门。儿子生病住院时,因为怕多动的儿子踢掉针头,牟方池常常几个小时握着儿子的脚输液,一动不动。“手麻了也要坚持,针头踢掉了要重打,不忍心儿子遭罪。”牟方池心疼儿子。
袁章红的生活起居,牟方池照顾得无微不至。由于儿子的牙齿已掉光,又加上长期坐轮椅缺乏运动,平日的一日三餐都要牟方池将米饭煮软,将白菜剁细,像喂小孩一样一口一口喂到他口中。因儿子肾脏功能损失,小便不能控制,牟方池每隔一小时、半小时、短则5分钟,都要为儿子接一次小便。
晚上的时候,儿子双腿肌肉肿胀冰冷,牟方池就一次次地用热水擦拭,用双手按摩。“有时候按着按着就睡着了,半夜起来又继续按,”牟方池说。
街坊邻居知道牟方池的情况后,一直热心帮扶她。在社区干部的努力下,牟方池和袁章红获得了城镇低保和抚恤金,母子俩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谈起社区和邻里的关照,牟方池充满感激之情。
几十年如一日,牟方池含辛茹苦地照料儿子,转眼自己已是70多岁的人了,这些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变得越来越吃力。
牟方池说,虽然独自照顾儿子真的很辛苦,但会倾其一生,并在有生之年尽量照顾好他。

哈市大工匠-李柏松:网络应急响应团队“指挥员”
泛家居产业联盟又迎来大生意 约旦采购团带来5亿元订单
连云港老汉和老伴吵架出走 挨骂后一路骑行到扬州
以“三城联创”为抓手 全面提升城区品质
26日继续升温持续大风
这是州城版《娘道》73岁母亲照顾残疾儿子40余载
风雨无阻攻坚拆违 全力打赢“两拆”攻坚战
习近平应约同特朗普通电话
热心社区公益活动 63岁老党员上门义务理发
我市与省人民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助推健康泸州建设
秋天的病,怎么防?
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欢度14岁生日
市民宗局多措并举深入开展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工作
品牌作坊订做春节马鲛鱼丸已成为我市一些市民的选择
2018亳州旅游在行动:深耕“道源”地 结出“养生”果
禹王台区召开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暨“五城联创”工作推进会
清城区召开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部署动员会
中秋月雨后悄露脸
我与《衡水日报》35年的未了情缘(雷玉峰)
清镇市站街镇开展禁种铲毒踏查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