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风光
孩子哭闹不止或不听话,家长拿来手机,孩子会破涕为笑,神情专注地玩手机;假期里,孩子们不是嬉戏打闹,而是独处一角,用手机填充童年的记忆和欢乐。目前,“手机带娃”现象成为流行景观。这种现象在农村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中更为普遍。调查显示,在12至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中,超过77.3%的孩子有手机。有些孩子“机不可失”,吃饭、走路、睡觉时手里都拿着手机。
智能手机普及到了农村儿童,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触角延伸所致,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其危害不可小觑。一篇题为《要想毁了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的网文,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手机正成为一种新的“精神鸦片”,侵蚀着孩子的健康肌体。“大人都控制不住,你把手机交给一个没有自控能力的孩子,就是助纣为虐!”多少孩子因痴迷“王者荣耀”荒废了学业,多少孩子因为网络游戏误入歧途。另外,“手机综合症”极易导致视力下降、颈椎劳损或注意力不集中。
“手机带娃”现象愈演愈烈,极易成为一种“流行病”,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防止“手机带娃”成为“流行病”,家长是“第一责任人”。有些家长给孩子配备手机的初衷可能是方便联系和监管,或让孩子接触网络知识。殊不知网络包罗万象,不谙世事的孩子很难识别良莠、抵制诱惑。家长绝不可图方便省事,放弃自己的监护责任。首先要做好示范和引领,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当然,相关部门也要积极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建设并利用好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等场所,努力提供更多丰富多彩、有吸引力的文化娱乐方式,让孩子们的童年除了手机还有安放之处。
到今年年底,厕改覆盖钟祥所有农户
滨州市又一干部受审查调查
南京儿医每年查出新发白血病150余例
未雨绸缪 维护河道“天眼”
殷都区:食品抽检 保障安全
警惕“手机带娃”成为“流行病”
怀化城事|粗心老汉驾车跑高速 丢了老婆忘了孙女
德阳市学习宣传《宪法》《监察法》知识竞赛落幕 金融系统代表队夺得冠军
牛!芜湖有项技术刷新国内记录,你肯定不知道
“大喇叭”“小蜜蜂”宣讲聚民心
宝应村民捐赠元代墓志给博物馆 墓主“读书学礼”家风令人景慕
勿忘历史 说说八年抗战与泸州的那些事儿
社区公园:家门口的幸福 看得见的活力
陈喜连:处理“表面问题”的大能人
40名学生被困高速路交警伸援手
我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镇省级复审
南京网络销售1389亿元 总量和增幅均全省第一
贯彻“大督查大落实” 各地近期集中开竣工一批项目
市局稽查支队积极谋划2018年食品药品稽查工作
荣军街道荣盛社区联合鸿泰名城幼儿园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