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阡陌纵横的黄山大地上,满眼的绿意恣情舒展,正在抽穗扬花的稻田生机勃勃,稻花香里令人憧憬着秋收的日子。蓝天白云下,一只只白鹭不时腾起,绘成了一幅宁静悦目的田园水彩画。
沃野千里共筑田园梦想。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迅速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成为新时代我市做好“三农”工作的总纲领。全市各地紧密结合黄山实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开好局、起好步。黄山大地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有势头,农民致富才有奔头。
“这几年我们走遍了全国茶产区的万水千山,小罐茶最后将生产基地落在黄山市,正是因为这里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重视有机种植,非常好地满足了小罐茶对茶叶品质的要求。”今年6月在北京国际茶展期间,小罐茶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海玉深有感触地说。
茶产业是黄山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我市坚持立足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打造具有黄山特色的现代农业,各地深入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茶产业提升行动,加大宣传推介,不断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市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1.69万亩,建设生态高效茶园3.2万亩。全市已建成茶旅结合观光园19处,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松萝茶等黄山名茶博物馆相继建成开放,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掩映青山绿水间,孕育出驰名中外的黄山名茶,同时成为人们参观体验的理想之地。如今走进黄山茶产区,登茶山、进茶园,“当”茶农、品茶饮,在茶叶的氤氲清香中品味乡思、乡恋、乡情、乡愁,已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生活时尚,也推动着黄山茶产业朝着全产业链迅猛发展。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春茶产量2.65万吨,产值3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和2.7%,其中名优茶产量1.39万吨,产值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1%;截至5月底,全市茶叶自营出口1.78万吨,创汇7098.7万美元。
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依托于黄山对乡村发展新动能的强力培育。近年来,我市坚持提质量、增效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创新力、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型导向转向提质型导向,特色种养业蓬勃发展。围绕“六有”实施“四大工程”,加快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截至6月底,全市新建(含改建)生态塘口400余口,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综合产值达1.3亿元。从去年开始,农业部门在全市各地全面启动了小产区研究工作,对黄山区的太平猴魁,徽州区的黄山毛峰、皖南花猪,歙县的黄山贡菊、三潭枇杷,休宁的泉水鱼,黟县的山泉米,祁门的祁门红茶以及我市的徽州香榧、皖南中蜂等产品,按照“一本书、一个地理标志、一个龙头企业、一套地域环境指标、一套全程质量控制方案、一套产品品质理化指标体系、一位大师、一个产学研协作平台、一套产业体系、一个产品形象代言人或一句经典广告词”的模板建立和完善小产区发展模式。小产区农产品不可替代的地域特色和品牌记忆,与市场需求者的文化底蕴、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的完美契合,正助推黄山农业走向精致、走向高端。
与此同时,我市作为全省首批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创建两个试点市之一,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攻方向,于2015年底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药集中配送工作,积极探索完善农业投入品管理新机制,不仅让广大农民在“零差价”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全市农药配送电子管理系统已开发运行并逐步完善,根据季节性需求,分批招标采购农药并及时配送到各基层网点,供农民群众零差价购买。截至6月底全市合计采购到库农药86个品种、164个品规共计442.8吨,粘虫板7万张,杀虫灯211台,共计1890.6万元,实际配送150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8%,同时累计回收废弃农药瓶(袋)100多万个,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此基础上,去年我市又全面启动了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96.9万亩次,覆盖率达92%,畜禽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稳步实施。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市民餐桌上的农产品将越来越绿色、越来越让人放心,黄山农业也将站在新的起点上领先一步。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现在我们公司里80后、90后比比皆是,这些年轻的新型农民驾驶着大型农机耕作在广阔天地,操控着无人机翱翔在绿色田野,摁揿着自动化的开关按钮,感到无比自豪。”黟县有农公司总经理徐海波感慨道,“全程机械化,让农民真正成了吸引人的职业!”有农公司年轻的农机手韩龙生则掩不住话语中的兴奋和骄傲地说:“原本一个人一天能插1亩地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现在一个人可以插20亩呢!没想到做农业也很有成就感!”
而在与浙江相邻的偏远大山深处,歙县岔口镇大洲源村民吴叶林除了做好家里的农活,这两年还多了一份职业——指点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去附近最佳摄影点拍照。“我家只有2亩多山地,原来主要收入靠油菜、茶叶,2016年建了一个新房开始办农家乐,去年毛收入有6万多元,今年到目前我已接待了近千人了。”吴叶林边仔细介绍他的农家乐,边兴奋地诉说他现在的生活巨变,“今年我家收入超过10万元肯定没问题!”
近年来,全市各地以补短板、增福祉为重点,着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提高农民民生保障水平。今年第七批152名新任选派帮扶干部通过岗前培训已奔赴各贫困村开展工作,各地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认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强力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全市建设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141个,占目标任务的92.2%,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共发展达标村138个,自种自养贫困户达标户11117户。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14420.43万元,贷款户数达3824户,同时全市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8348.2万元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目前全市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3.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15.3万减少到2017年的13760人,贫困发生率从10.9%下降到1.21%。全市农村水电路气房讯建设全面提速,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647个、占93.5%,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459元,增长9.7%。
百尺竿头更思进。为让农村资源要素更好地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近年来,全市各地深入推进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黄山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推进,黟县农业保险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屯溪区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走在全省前列,江南林交所业务网络初步实现全省覆盖,供销社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黟县“有农模式”得到各方面关注和肯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夏日清风掠过田野,走进黄山区新丰乡盛洪三保中心村,如粉似霞的荷花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阵阵清香沁人心脾,新奇的玉米迷宫令人驻足流连,鹅卵石与青石板铺就的村道干净整洁,烈日下,村民们正在加紧进行最后道路工程的施工。“从6月份开园到现在,已经陆续接待游客上千人。我们将继续优化旅游配套设施,提升生态园吸引力,推动全域旅游整体发展。”昔日偏远的三保中心村如今成了“网红村”,信心满满的盛洪村党总支书记方涛高兴地说。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近年来,全市各地聚焦乡风文明,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深入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启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ppp项目,累计建设264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占规划数量近一半,整治建设乡镇政府驻地91个、基本实现全覆盖,我市连续4轮在全省美丽乡村考核中位居前列。与此同时,农村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光网,集镇以上及新农村建设点光纤100%全覆盖,通信网络覆盖所有村委会、卫生所、学校及农家书屋等公共场所,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4g全覆盖。
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坚持多规合一、规划先行,已成为黄山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十分注重村庄保护与文脉传承,坚决杜绝大拆大建,持续推进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获批中国传统村落92个,入选国家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并注重利用闲置古建筑建设村史馆、乡贤好人馆,有效发挥了助力乡风文明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共拥有3个国家级、5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级、10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极具黄山特色、拥有“颜值”“价值”“气质”的生态田园新村庄焕发出强劲生命力,“旅游+农业”催生的新业态推动着我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已成为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的有效途径,成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
围绕优化布局、丰富内涵、业态拓展、效益提升的目标,全市各地不断拓展农业深度和广度,支持农村、农民盘活农房农具、农田农地、农水农树等各类资源,依托山地、森林、塘库、茶园、果园等特色资源,保持利用古村落、古建筑、古街区等文化遗址遗产,加强创意创新,农业观光类、农趣体验类、民俗文化类、农家生活类、科普教育类、游学体验类、休闲度假类、户外运动类、特色餐饮类、滨水游憩类、森林康养类、避暑纳凉类等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产品蓬勃兴起,聚焦“一朵花”—阡陌交叠的油菜花海,游览“一条线”—新安江山水画廊“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品尝“一尾鱼”—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山泉流水养鱼,留宿“一间房”—体验慢生活的徽州民宿等等,不仅增强了黄山农业的多功能性,更展示出精致农业的美好前景。目前,黄山已形成400个踏青观光摄影点和11条春季赏花摄影线路,拥有6700多口近14万平方米的泉水鱼池,近800家散落在村落里的徽州民宿,成为休闲农业的新亮点。今年1—5月份,全市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633.48万人次,同比增长12.54%,乡村旅游总收入129.81亿元,同比增长13.52%。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黄山,在乡村振兴这份大考卷上,正在留下别样的精彩。
太湖水域举行应急处置综合演练
荆州市民办证"只跑一次"出入境便民举措五一施行
爱撒娇的小鸳鸯让妈妈背着跳巢
海口湛江加速推进 琼州海峡一体化工作
资兴市州门司镇干部理论考试有序进行
舒展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矿区开展残疾人补贴申报工作
春天来了
首届沈阳国际精神医学论坛举办
市直单位第四次处置车辆网络拍卖圆满完成
深圳市儿童医院医用耗材开标公告
又见轧面机伤人消防部门提醒:谨慎操作切忌分心
团市委等联合开展“绿风尚”万名青少年城市清洁环保行动
吴康年督查环保世纪行开展情况 为建设美丽宜昌作出积极贡献
客场胜山西 CBA辽宁两连胜
鹤山红茶与旅游擦出火花 不仅带旺人气还打响知名度
市质监局召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
恩泽医疗中心成立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 系浙江省首家
远望“春山”,勇攀科技创新高峰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巡视西博会泸州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