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打锡手艺


“路口锡艺美名传,一壶洒遍大江南,佛门净地香案几,有芯无台灯不燃。”短短几句诗词,就描绘出路口镇打锡工艺的当年盛况。
路口锡艺从元、明时期开始,传承近千年,解放后,路口锡艺获得长足发展,从业人员不断增加,鼎盛时街头村每户至少有一人从事打锡手艺,锡艺世家有四、五人打锡,全村中、老年人百分之八十会此手艺。经过一批中、老年锡艺人的钻研、创新,路口锡艺打出了一大批图案精美、造型美观、工艺精湛的锡器,1995年由县乡镇企业局征集,参加广州交易会展销,获得国内外客商青睐。2008年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枯木逢春,路口锡艺再次登上历史的舞台。2014年春节前,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和《手艺》栏目组编创人员,风尘仆仆来到街头采访,将锡艺拍成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
近日,带着对传统锡艺的好奇,记者来到路口镇阳春村采访当地有名的锡匠师傅刘建强。刘建强打锡手艺得自祖传,从10多岁学徒,至今已从事打锡40多年。他告诉记者,制作每一件锡器,都要经过15道工序,如熔锡、摆模子、出料、画墨、归圆、焊缝、锉脚、涡肚、出样咀、焊接、吊底、上车、上咀、上盖等,不少锡器还要刻制花饰图案,款书文字,在嘴、提梁等关键部位镶嵌黄铜等金属饰件。路口锡艺没有文字记载,没有图纸样式,完全靠想象操作,有道是“打锡冒样,边打边相”,对后人也是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后人也完全是靠心领神会,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每件路口锡器都形象逼真,内涵丰富,堪称艺术精品。路口的打锡文化,在千年的历史岁月激荡中发出清脆而动人的歌声。这是一曲民俗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奏鸣曲,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以希望和憧憬。

衡阳市交通运输局遴选优秀公务员拟录人员名单公示
宜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出台
与熊孩子“班斗”一年,她把“犀利班”带成“口碑班”
33年前的今天,这位祖籍盐城的宇航员,首次将五星红旗带入太空
京珠高速公路引进混合动力遥控割草机器人
传承千年的打锡手艺
杭州市总工会组织劳模工匠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科普讲座走进礼乐新联小学 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半岁男婴被狗咬穿颅骨损伤小脑 救治两月康复
蓬溪县召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及法治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
锦州市工商局组织收看国家工商总局等八部门联合部署2018年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南明区文体局举办书画名家作品展下基层活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全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
重庆:251个市级预算单位公开年度决算
湖南卫视特别报道组走进邵东 县委书记接受采访
保卫蓝天
付2990可享受价值2万多服务 宁波女子捡了"大便宜" 结果…
市委巡察第三组廉政教育党课送到“家”
乐山安排2018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
蚌埠市举办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市级试点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