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闻网讯:昨天,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公布,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足本)众望所归,荣获短篇小说奖。
鲁迅文学奖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设立于1996年,其前身为“全国中短篇小说奖”等多个文学奖项。
冯骥才先生曾四次获奖
《雕花烟斗》
荣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啊!》
荣获第一届(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神鞭》
荣获第三届(1983-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珍珠鸟》(散文集)
荣获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奖(1989年)
获奖消息一公布,冯骥才先生就接到了好多朋友发来的祝贺短信,其中一条来自艾克拜尔·米吉提。这位新疆作家,曾在1979年跟冯先生一起获得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的前身)。这让冯骥才先生想起当时的感受:“那是我第一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跟艾克拜尔·米吉提、贾大山和陈世旭一起,我们都才30多岁,很年轻,都感到很兴奋,觉得自己上了一个很高的新台阶,能获得更多人的注意,特别有成就感。”
如今,76岁的冯骥才先生获得鲁迅文学奖,跟年轻时的感受已经大不相同。他笑说,文学奖其实是属于年轻人的,他这个年纪获奖,一方面对他是一种鼓励和安慰,让他觉得“这老头还行,还能接着写”,另一方面感觉跟读者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近20多年来,我把自己生命的蛋糕几乎全都给了文化遗产保护,只零星地写了两三篇短篇小说,感觉跟读者远离了。直到2014年以后,随着年纪增大,下田野的时间少了,在书斋里的时间多了,才重新把小说拾起来。《俗世奇人》正是我返回文学后的第一本小说集,它让我找回了读者,又有了与读者心灵交流的感觉。而这是我现在最美好的文学感觉。”冯骥才先生说。
冯骥才先生认为,写作是一种精神生活。其实,20多年来投身文化遗产保护,冯骥才先生看似远离了文学,远离了读者,但文学一直在他心里,时不时就会冒出来。有时他在考察的路上,置身汽车里,心已经飞到了小说的世界,总有各种各样的灵感冒出来,可车一停,他就不得不奔赴民间文化的田野,刚刚冒头的文学灵感便消失无踪。然而冯骥才先生并不后悔,因为他总一直坚信,保护国家民族的文化,高于个人的创作。“况且,无形中我也积累了很多对于生活、文化、历史和民族精神情感的认识,”冯骥才先生说,“这些无形的积累,将来也一定会融入到我的文学里。”(津云新闻编辑侯静)
长沙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变更登记公告(长事登2018第2号)
[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多措并举落实安全管理工作
董曙:贫困户的贴心人
合肥启动双“十大公园”项目建设
市食药监局启动干部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活动
冯骥才:找回读者 是我现在最好的文学感觉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库成立
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本溪市推进高校对接地方科技需求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宛城区:宛城区人社局 成功举办“春雨行动”大型招聘会
桐城市党员领导干部综合素能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
上海市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公告(第425号)
快讯!汪一光参加市文明委全会暨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提升工作会议
山乡老区义诊忙
《梁溪折桂》特展为锡博庆生
全国残运会自行车赛开赛 广东选手翁炜夺首金
参加满月喜宴 酒后驾车酿惨剧 未央区检察院批捕一起重大交通肇事案
走访11万余户、收集问题诉求2.3万余个……秀洲积极答好民生卷!
山海天:串珠成链 打造全域旅游新干线
推广基层治理经验 金华给全国乡镇干部出教材
春节黄金周开封旅游市场秩序好 文明旅游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