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与扶贫良性互动,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我国的党建扶贫,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在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原因,区域性的贫困现象逐步显现,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1986年,贵州省从省、市(地、州)、县机关抽调了3300多名优秀中青年干部,派驻到赫章、威宁等26个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开启了党建扶贫先河。1988年6月,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在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的倡导下,由国务院批准建立,从此开始了三十年党建扶贫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党建扶贫30年的探索历程
毕节试验区党建扶贫的第一阶段,主要采取专注脱贫成效,以干部联系帮扶为主的单一模式。1986年,全省大规模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乡村扶贫,为期1年,1987年接着派出第二批,对毕节的帮扶效果十分明显。如省冶金系统的干部帮助赫章县兴建精锌冶炼厂,年产精锌2000吨,成为县里的龙头企业。省交通厅扶贫干部帮助纳雍县勘测7条公路,设计两座桥梁,等等。这些干部在扶贫工作中发挥了才能,得到了锻炼。此后,干部联系帮扶成为毕节党建扶贫的重要方式,并不断制度化和规范化。1994年,毕节试验区启动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干部到基层参与扶贫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干部联系帮扶逐渐实现了制度化和常态化,干部联系帮扶制度进一步细化。
毕节试验区党建扶贫的第二阶段,主要聚焦基层党建,以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2011年8月,全区开展建设发展型党组织工作,出台了《关于建设发展型党组织的意见》。随着发展型党组织建设的大力推进,党建扶贫成效日益显著。毕节建设发展型党组织,是在总结试验区20多年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其思路是按照“一轴四轮一基石”的总体要求,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推动试验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后发赶超。“一轴四轮一基石”是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基本构架。“轴心”是选好发展型领导干部,配强发展型领导班子;“四轮”即集聚发展型人才、培育发展型党组织文化、建立健全发展型机制、夯实发展型基层基础;以“开展‘‘八学八增’行动、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为“基石”。通过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强堡垒,更好地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毕节试验区发展型党组织建设,实现了以科学发展引领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良性互动。就党建扶贫而言,实现了党建与扶贫的初步融合。
毕节试验区党建扶贫的第三阶段,采取以“大党建”引领“大扶贫”的精准举措,实现了党建与扶贫的深度融合。2015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提出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项行动”,其中一项即为“党建扶贫行动”。2016年9月,省委组织部根据《决定》安排,结合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党建扶贫工作座谈会精神,制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包括责任落实行动计划、建强堡垒行动计划、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人才聚集行动计划、补齐短板行动计划、示范引领行动计划、督查评估行动计划、基础保障行动计划、关心关爱行动计划和完善机制行动计划。在此背景下,毕节试验区开始了“大党建”统领“大扶贫”的探索实践,大力推进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有机融合。2016年上半年,省委对毕节提出了“坚持三大主题,建设四个高地,打造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的发展定位。结合这一定位,毕节试验区作出新的部署,决定以“创新发展、同步小康”为主要目标,以“大党建”为统领,突出“大扶贫”“大安全”“大发展”三个重点。此即“113攻坚战”。以“大党建”统领“大扶贫”,更加突出了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更加强调党建工作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
党建扶贫实践的主要经验
以“大党建”为统领。毕节试验区的改革发展,始终坚持发挥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基层党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2011年,全区开展发展型党组织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与党建的有机融合,提高了党建科学化水平。2014年,全市开展整乡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立足毕节实际,探索构建“一核多元”的服务体系(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以解决“三空”、落实“三费”、服务“三大主题”为重点,以健全服务组织、服务队伍、服务平台、服务机制为主要内容)。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坚持以“大党建”引领“大扶贫”,不断总结党建扶贫新经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巨大贡献。党建与扶贫良性互动,才能形成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毕节试验区在党建扶贫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结合精准扶贫,以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如期实现同步全面小康为目标,切实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使扶贫思路、扶贫经验、帮扶措施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精准识别“四看法”,就是群众经验的总结,经过科学的量化设计后,在精准扶贫中广泛推广。坚持群众路线,一方面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塑造了党组织在农村的良好形象,减少了政策推广的阻力。另一方面,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调动了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扶贫效果也经得住群众的检验。
聚焦地方发展主题。毕节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始终一以贯之。这“三大主题”,是试验区改革发展的痛点。党建扶贫要取得实效,必须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不断总结“三大主题”建设经验,深入推进试验区的改革发展。毕节试验区只要坚持“三大主题”,就不会辜负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视察贵州时提出的“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殷切嘱托,就能实现2016年贵州省委对毕节市提出的“打造试验区改革发展升级版”的发展目标。毕节试验区的党建扶贫,正是在与“三大主题”建设的融合中,不断取得新成效、形成新亮点。党建扶贫只有聚焦地方发展主题,才能实现提高自身精准化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改革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毕节试验区的党建扶贫,就是在创新精神的驱动下,不断形成精准扶贫新经验,其中不乏产生巨大影响,得以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推广的先进经验,如前述精准识别“四看法”、“三联模式”等。当前在全市全面推行的“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把支部建在生产小组上,更是党建扶贫的一大创新。毕节发展脱贫攻坚讲习所的做法,在助推脱贫攻坚的同时,加强了基层党建,突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坚强领导。这一创新,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因此,党建扶贫只要坚持创新驱动,必将产生更多、更有影响的经验和举措,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为毕节市委党校文化与社会发展教研部副主任)
洪泽区推进全域旅游全景式建设
凤县:把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中 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市民政局:学习勤廉榜样 争做优秀党员
电视问政“期末考”第二场今晚举行
20年前的战友再次集结“共救咱妈”
毕节试验区党建扶贫三十年实践及经验
广元财政全力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江西农业结构调整面积376万亩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决定
10月16日各县(市、区)和开发区空气质量排名情况
南溪林丰五月欢乐聚:钓龙虾 品美味
方伟调研全市体育事业工作
讲述巾帼故事 凝聚巾帼力量
茅箭区实验学校开展爱眼宣传活动 普及科学用眼知识
市供销联社召开“两节一庆”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环翠区科技局开展大调研活动赴江苏考察学习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工作
五大连池市法律援助中心加大力度印制法律援助宣传品
高清:秋日里石老人纯净之美 青岛版的天空之镜
市规划局深入龙安区调研指导工作
我市“三措施”推进产业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