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7年底,我市共有钢铁铸造企业17家,其中濉溪县1家,烈山区3家,相山区1家,杜集区12家。在一季度排查中发现杜集区安徽康源金属制品公司违规生产销售法兰,目前全市钢铁铸造企业18家。其中8家处于停产状态,华宇工贸未投产,锴成工贸、威力机械、鑫铁机械、浩源机械因环评未批在停产整顿,工达耐磨因环保未批并在居民区内,2月份炉子已拆除,三诚五金机械和康源金属因举报有涉嫌生产“地条钢”设备现已拆除。其余10家企业均用模具生产铸件、配件等。
一、工作开展情况
《关于认真做好一季度“地条钢”排查督查工作的通知》(皖经信明电[2018]32号)、《关于支持打击地条钢、界定工频和中频感应炉使用范围的意见》(钢协[2017]23号)文件下发后,我市钢铁违规产能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办公室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文件的要求,认真排查梳理,落实监管责任。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根据中央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关要求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专门成立了相应的组织,以淮政办秘[2018]36号文下发了《关于建立钢铁行业违规产能专项整治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市经信委、发改委、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环保局六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经信委,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明确了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主要职能、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及工作要求、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推行“网格化”监管,实行一季一排查、一季一更新企业名单制度,并在政府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今年3月19日,李玉军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了全市打击“地条钢”专项会议,对排查摸底打击“地条钢”工作做了安排。会议要求:一、各县区、开发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立即组织核查,现场甄别核查所有钢铁铸造企业是否属于“地条钢”企业,核查是否存在有不属于《关于支持打击地条钢、界定工频和中频感应炉使用范围的意见》(钢协〔2017〕23号)中表述的三种例外情况的企业,进一步核实企业项目审批、环保、土地、质量、安全、工艺装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二、每季度开展的排查要全面到位,不留死角。对顶风违法新上“地条钢”和制售“地条钢”的企业,县区政府要组织执法部门认真核实违法事实,依法依规,从严从重追究相关企业人员的责任。同时,联席会议办公室与全市18家钢铁铸造企业签署了“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绝不生产、销售、使用地条钢,无条件接受各级执法部门的定期和随机执法检查”的承诺书。全市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责任体系,确保了这项工作的有序落实。
4月23日晚市政府专门召开全市打击“地条钢”工作调度推进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戴启远指出打击取缔“地条钢”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的重要任务。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上级要求上来,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以最坚决的态度把打击“地条钢”工作落到实处,决不允许有任何侥幸心理甚至消极应付,决不能为了眼前利益影响长远发展。大家要强化认识,履职尽责,从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下定决心净化淮北市场,不给“地条钢”藏身之地。要强化措施,加强源头管控,任何单位不得给“地条钢”生产开绿灯。要开展“地毯式”排查,重点打击,联合执法,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要夯实责任,市政府和县区政府积极履行主体责任,相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责任体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扎实整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肃纪律强化问责,依规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学习用好政策,对“地条钢”露头就打,绝不姑息,坚决不要不健康的gdp。
4月24日上午召开了对全市18家铸造企业产品流向展开调查的专题会,会后成立了由市工商局牵头,市经信委、市质监局、市公安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人行等参与的联合调查组,联合调查组下设十二个专项检查小组,对10家在业铸造企业和2家被举报铸造企业的产品流向和使用情况进行联合调查。这几日各个专项检查小组已经开展工作,并进驻到各企业进行调查、核实。
二是严密排查防范。2月22日市经信委以淮经信运行[2018]26号文转发了《转发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23部门关于做好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有关工作的通知》(皖经信原材料〔2018〕13号),并明确提出了四项具体工作要求:严格落实责任、认真排查整改、严肃追究责任、建立长效机制。3月21日至23日市经信委牵头,发改委、工商局、质监局、安监局、环保局六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市18家铸造企业开展了专项督查。现场对企业铸造车间、造型车间、模具车间、产成品进行了拍照,核实各铸造企业项目审批、环保、安全、工艺装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违规企业要求限期整改。
各县区政府4月24日分别开会议,传达布置市政府打击“地条钢”工作调度推进会精神,各乡镇开展全面排查,特别是对于用电异常、地处偏远、省(市)级交界处、闲置老旧厂房出租使用等情况进行重点排查,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严防不法分子利用其生产“地条钢”。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建立了市县(区)两级经信、发改、环保、工商、质监、安监等部门协同长效工作机制。近日,按照上级的要求,联席会议制度增加了国土、城乡建委、国税、地税、公安和供电6个部门(文件即将下发),及时通报情况,掌握信息,协作配合。依托环保、工商、质监、安监等执法部门,利用法律手段,加强执法监督,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定期更新钢铁企业名单,监督企业的生产行为,加强日常监管,严防以停代关、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更新完善铸造企业名单,每季度首月10日前在政府网站公示,并报送省相关部门,凡不在企业名单范围内的钢铁铸造企业一律予以清理和取缔。
二、两家被举报企业核查、处置情况
3月份,我市陆续接到安徽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办公室电话转报的生产销售“地条钢”的线索三条,两家企业被举报。我市高度重视,立即行动,胡亮副市长带领有关单位,亲临现场,要求两区政府严格按照国家钢铁去产能联席会议制度的各项要求,妥善处置,严密监控,依法依规查处。
(一)淮北三诚五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核查、处置情况
3月17日,接到举报线索之后,我委立即联合相关部门,会同烈山区政府及有关单位及时赶到现场核查。
淮北三诚五金机械制造公司位于淮北烈山区刘庄工业园,2006年注册成立,在淮北市烈山区发改委取得项目建设批复(烈经发改〔2006〕26号)后开始建设,随后进行了环评(烈环〔2007〕31号),并办理了相关生产经营证照,于2008年11月正式投产。该企业产品为端头板,现有2套2吨中频炉、锯床、冲床等设备59台套,生产经过熔炼、轧机、锯床等工艺,最终形成产品端头板。该企业产品为管桩用法兰端板,项目批复生产能力为100万件,目前实际年产能为60万件左右。工艺流程为:原料→熔炼→检验→浇铸→挤压→卷曲成型→焊接→机械加工(冲孔、抛光等)→检验→成品入库。原料为管桩厂的下脚料、企业自己加工的下脚料、硅锰合金、硅铁和外购钢材。产品执行标准为jc/t947-2005标准。
当日,对该企业作出如下处置意见:一是责令该企业立即停产整顿,同时通知供电部门对该企业进行停电,保留生产现场。二是责令该企业积极配合,提供公司项目审批、产品质量、用地审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手续,及2017年7月1以来的产品生产记录、产量,销售去向,用电记录和交税等相关资料。同时,与省经信委保持密切沟通,每天报告工作进展情况。
3月22日,省经信委组织有关钢铁专家现场核实,省钢铁专家组认为:“该公司是采用2吨中频感应炉生产管桩法兰,该工艺生产流程不属于《关于支持打击地条钢、界定工频和中频感应炉使用范围的意见》(钢协〔2017〕23号)中表述的三种例外情况,具备‘地条钢’生产条件。”按照专家组的意见和国家有关政策,决定拆除企业的生产设备。
目前,该公司已拆除2台中频炉、除尘罩、运输导轨、万向节和卷曲机等全部设备,变压器和配电柜移走,现已不具备再生产的条件。经对企业原料采购、生产、用电量、产成品销售及完税情况的核查,该企业产品全部为法兰、没有生产销售法兰以外(钢坯和扁钢)产品的经营行为。该公司有关核查情况的资料已按省里的要求,于4月15日上报省经信委。
(二)安徽康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核查、处置情况
3月21日,在我市联合督查组“地条钢”专项督查中发现康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有关环评能评等项目审批手续不全,违规生产,随即对该企业采取停电措施,并责令企业提供生产经营销售相关资料。
3月27日,接安徽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办公室电话通知,安徽康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被群众举报到国家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联席会议办公室,生产销售“地条钢”。
安徽康源金属有限公司位于杜集区段园镇工业小区,是段园镇政府的招商引资企业,2017年9月8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万元。2017年12月12日在杜集区发改委取得项目建设备案批复,备案行业:机械制造;建设内容:年产10万吨精密铸造(其中法兰盘6万吨、电梯机械专用导轨4万吨)。备案前,由中国钢铁协会两位工程师对该项目出具甄别意见。环评能评等证照尚在办理中。该企业采取租赁方式租用段园镇工业集中区旧厂房,目前未办理选址意见书和国有土地使用证。企业有中频炉8台(8吨/台)、锯床、冲床等设备,工艺流程为:熔炼--连续铸造--挤压---卷取--切分--焊接--机械加工--检验--入库。经现场核实,确认该公司是采用8台8吨中频感应炉违规生产管桩法兰,该工艺生产流程不属于《关于支持打击地条钢、界定工频和中频感应炉使用范围的意见》(钢协〔2017〕23号)中表述的三种保留之列,具备“地条钢”的生产和设备条件,坚决拆除取缔,并立即启动实施拆除工作。
4月9日,市政府胡亮副市长和市监察委约谈了烈山区和杜集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明确四项要求:一是按照“四个必须”(炉体必须拆解报废,变压器必须拆除移走,炉台建筑和运输导轨必须拆除,除尘罩必须拆除分解)的要求,三日内把所有的设备拆除到位。二是责令该企业积极配合,提供公司项目审批、产品质量、用地审批、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手续,及2017年7月1以来的产品生产记录、产量,销售去向,用电记录和交税等相关资料。三是对平时监管不力提出了批评,并要求提高思想认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政府钢铁去产能的政策和部署,加强对钢铁铸造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地条钢”企业,建立长效机制,防止死灰复燃。四是启动问责程序。
目前,一是该企业8台中频炉已经拆解、炉台建筑和运输导轨拆除报废、除尘罩拆解,变压器已经全部移走,已完全不具备再生产的条件。二是经对企业原料采购、生产、用电量、产成品销售及完税情况的核查,该企业产品全部为法兰,没有生产销售法兰以外(钢坯和扁钢等)产品的经营行为。三是杜集区政府正按照区委的要求对该企业的审批过程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将严肃问责,并将调查结果及时上报。四是对该企业的核查情况材料,按要求已于4月20日上报省经信委。
今天上午,胡亮副市长带领市经信委和杜集区政府有关同志专程到省经信委汇报,省经信委对处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对这两家企业生产产品的流向进一步核查,生产的法兰要与用电量吻合,使用产品的企业必须提供产品使用记录。二是三诚五金公司的炉体必须拆解报废,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对操作现场及附属生产设备,必须彻底干净清理到位。四是对康源公司的项目审批、环评和能评等环节和企业违规生产实施问责。以上工作必须在4月底前完成并将材料上报。
5月7日前,省里将专门组织验收组来我市验收,国家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联席会议办公室将于5月中下旬来我市督查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些领导干部对打击和取缔“地条钢”政治站位不高,认为企业违规违法生产是企业的自身行为,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对生产经营销售“地条钢”的危害认识不足。
二是主体责任落实不严。县区也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但责任不明晰,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格,个别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三是对项目审批把关不严。个别地方满足于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没有按照国家大政方针和产业政策的要求,严格审批、审查、验收等工作环节,致使康源公司在证照不全的情况下,违规生产法兰5000多吨。
四、下步工作建议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取缔两家企业的工作,认真补缺补差,全力做好打击和取缔“地条钢”工作的各项工作,切实把中央和省政府彻底整治制售“地条钢”和违规项目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一、严格落实责任。进一步落实县、各区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打击取缔“地条钢”、防止地条钢制售行为死灰复燃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落实质监、环保、工商、安监等执法部门的责任,完善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
二、认真排查整改。完善钢铁、铸造企业名单,每季度开展二次全覆盖、无死角的排查。甄别企业是否属于“地条钢”企业,核实钢铁、铸造企业项目审批、环保、土地、质量、安全、工艺装备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对违规企业限期整改。加强对中(工)频炉铸造企业和用电异常企业的监测,彻底消除“地条钢”死灰复燃的隐患。
三、严肃责任追究。对顶风违法新上“地条钢”企业和制售“地条钢”等问题,组织执法部门认真核实违法事实,依法依规,从严从重追究相关企业人员的责任,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立案并移送司法部门。对所在县区政府核查、处理不及时或隐瞒不报的,由市经信委组织相关部门核实,并报请市政府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细河区:巩固营商环境基础 打好新一轮项目建设攻坚战
务实苦干 为实现新时代开封更加出彩提供坚强保障
高考正回归“因材施教”的教育本意
交警支队召开专题动员大会部署安排预防交通事故工作
为躲处罚来套牌70多条违章吓人
提高认识 强化措施 全面排查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
吉林省林业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闫闯到舒兰市检查指导森林防火工作
峨眉、犍为语言文字工作顺利通过市级督导评估
皖北首家省智慧集群建设试点镇落户田营
瀍河区金家街社区:共迎端午节同包“粽”是情
青龙土地整治,拟新增耕地5000亩
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e签宝电子劳动合同研讨会”亮相川渝
保持发展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推动经济高质高速发展
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赴俄罗斯飞行表演
金华市金诚招投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2018-2020年度金华市公安消防支队工程造价咨询和招标代理(含政府采购招标代理)服务单位采购项目预中标结果公告
铁路迎来学生客流出行高峰 今日湖南加开临客列车50.5对
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医护人员病房里听老军人讲党课
我市10个休闲农业企业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