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晨
2017年,县农发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目标,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力度,狠抓措施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产业升级。县农发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围绕提升种粮比较效益,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因地制宜发展花生、蔬菜等适宜作物,增加经济效益5980万元。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新增设施农业占地面积6260亩,市级设施农业标准园4个,同时推广应用优质新品种,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2017年,蔬菜产量184.6万吨,产值14.5亿元,其中设施蔬菜产量62.6万吨。设施农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季节性生产模式,实现农产品反季上市,不但能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更能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在11个乡镇45个村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项目3.5万亩。通过轮作休耕,不但恢复提升地力,保护耕地资源,同时还提高粮食产能,真正达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助推农产品品质升级。品牌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县农发局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由无公害种植标准向绿色有机标准提升,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目前,全县共有认证面积113万亩,占全县耕地果园面积70%以上,其中绿色食品2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91万亩。2017年,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推荐3个合作社申报“辽宁名牌”农产品,分别是绥中琳柠果业专业合作社的金帅苹果、绥中县大王庙镇富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的绥中白梨、辽宁豪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蓝莓;评选绥中县大王庙镇人民政府为辽宁“特产之乡”。为更好地加大农产品检验检测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县农发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这是全市唯一一家通过“双认证”的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具备专业的检验检测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2017年共检测6920个样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将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和农产品生产单位纳入平台管理,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
加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化生产体系。全县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各类合作社达1500余家,在农业主管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108家,其中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1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1家;省级重点示范家庭农场1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新型经营主体的兴起,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市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降低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成本,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产品销售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添农村经济发展动力。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共涉及24个农业乡镇,截至2017年末,282个行政村,2676个村民小组,二轮延包面积为87.2万亩,国土“二调”面积为122.2万亩,涉及农户16.2万户。推进土地向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合作社有序规范流转,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资金活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2017年,全县玉米生产者补贴金额7903.6万元,涉及农户10.5万户;大豆生产者核实补贴金额592.6万元,涉及农户9129户。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总规模为6152.05万元,受益农户14.2万户。农业保险赔款金额为1080万元,户数11.9万户。
各项惠农政策不仅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还增强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2017年绥中县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农作物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力度,坚持市场运作,不断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形成合理布局、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县农发局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推进秸秆膨化加工项目建设,先后3次组织饲料加工大户及相关乡镇人员赴辽宁祥和农牧实业有限公司考察,落实了7家秸秆膨化加工基地。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量45万吨左右,利用率84.12%。直接带动农民就业,增加收入,间接带动秸秆回收、仓储、物流等相关行业,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使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美好。
未来三年,县农发局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再接再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高效经济作物,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万亩,新增设施蔬菜面积6000亩;粮食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蔬菜产量达到190万吨。争创省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打造无公害化蔬菜品牌,大力推广先进技术,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占全县耕地果园面积70%以上。积极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力争创建1700个合作社、150个家庭农场。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一是以功能区建设为平台,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统领,构建规划“三区”,即以玉米、水稻为主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大豆、花生为主的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以马铃薯、大根萝卜、黄瓜等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新集聚土地、科技、政策和主体等各类发展要素,探索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新路子,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整合重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资源,统筹落实各类涉农政策资金,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效率。积极扶持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打造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兴产业化经营模式。
二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万亩,围绕“三不、两零、一全”,即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抓好耕地质量提升,采取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等土壤修复方式,扩大绿色防控面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提升土壤肥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高效经济作物,推广新品种,采用水肥一体化、工厂化育苗等节本增效技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三是以创建食品安全城市为契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农产品品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业绿色化、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化蔬菜品牌,确保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占全县耕地果园面积70%以上。争创省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坚持源头控制,强化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严格管制滥用乱用农业投入品,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净化、修复农产品产地生产环境,确保农产品经检测合格,携带检测合格证明、产地证明或质量追溯二维码才能准出。
四是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推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助力农村信用、金融、担保和保险等四大体系建设,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农业农村发展环境。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运用,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积极推进“三权分置”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天下安。麦垄风来,改革活水源源奔涌;稻花香里,“三农”根系深扎社稷;春种秋收,广袤田地希望无垠。党的十九大绘就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发局定能高奏新时代“三农”交响曲。
中英科学家聚会版纳植物园 研讨生物圈演化
德化县法院审理职务犯罪 党员干部旁听 接受警示教育
国家智能交通综合测试基地在山水城启建
萌萌哒!海口一幼儿园拍别样毕业照(图)
邀请函丨多媒体城墙实景演出 这场大唐迎宾盛礼你不看看?
在希望的田野上——县农发局2017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述
投资20亿元!亳州又将建一个产业园 位置在这里~
东兴区永兴镇碧云村:村里成立“专合社”,村民自己当老板
“宣城好人”榜 (2018年4月份)
今年我市43个小区节水有高招
金溪:富“竹”之地
市食药监局:审批全程电子化 高效服务更便民
淮北市气象台2018年04月08日11时40分确认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县政协主席王芳到新集镇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沈汝波:一个人照亮一座城
朝向大荣少年队出征欧洲 李小甘出席活动
鲁化路(东昌路—建设路)即将进行全封闭施工
秀英到校复筛 学生眼疾病
关于“户型动线”你了解吗?
蚌埠汽运集团开通大明园景区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