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坚持精准救助、统筹协调、信息共享原则,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综合施策托底救助机制,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相互融通,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提升救助综合效能,切实兜牢困难群众基本民生底线。
一、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托底救助制度。多年来,不断完善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制定出台《亳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操作规程》、《亳州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亳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操作性强、务实有效的政策文件。着眼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各项救助制度在政策标准、救助方式、资金筹集使用、管理服务上的城乡统筹,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目前已实现社会救助从城市居民到城乡居民全覆盖,从单一的基本生活救助到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多方位综合救助,在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及缓解困难群众医疗困境、临时生活困难等方面实现了城乡统筹。
二、坚持精准识别,兜准救助服务对象。围绕精准做好文章,聚焦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救助,结合扶贫工作质量提升行动,于2018年4-7月份对全市所有农村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全面排查,同步排查近一年来曾提交申请但未审批通过的家庭、动态管理中已退出的低保家庭、新申请低保家庭以及贫困边缘群体,对其中符合救助条件家庭进行措施勾选、审核并兑现相关救助政策,确保三个“一个都不能”,即基础信息一个不能错,精准施策一个不能差,政策落实一个不能缺。
三、坚持综合施策,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结合困难群体需求差异,精准研判困难群众需求,针对不同困难家庭和对象打造个性化帮扶措施清单,做到因户因人施策。对基本生活困难的,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需要专项救助的,及时转介相关部门实施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对需要急难型救助的,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灾后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真正做到“问题帮着办、困难多方解”。
四、健全救助机制,发挥综合救助效应。一是建立社会救助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建立25家市直单位参加的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强化协调配合,推动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有效衔接。二是建立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与11个数据共享单位实现数据共享,有效防治骗保,提高社会诚信。三是建立“救急难”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县(区)、乡(镇)、村(居)三级主动发现救助管理网络,组建主动发现救助队伍,实行逐级分包责任制,建立工作台账,健全信息报送机制,实现“三级联动”,努力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
五、强化制度衔接,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对各部门社会救助资源进行梳理对接,最大限度利用各类政府政策救助资源,实现综合统筹,信息共享。加强社会救助与相关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统筹衔接,重点推动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方案》,按照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各自识别认定的标准、程序,分别把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救助或帮扶范围,实现双向衔接。目前全市农村低保对象101193人,符合条件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88839人,占比88%,同时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规定程序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并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发给低保金。通过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政策合力,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救尽救。(闫媛媛)
山东宁阳:小麦“种、收、售”成闭合
王力威走访慰问财税金融系统干部职工
楼市调控走向“精准化” 限购政策从“一刀切”变“差别化”
第十届连云港文博会19日举行
眉山市公交公司领导大年初一慰问一线员工
我市多方发力综合施策 筑牢社保兜底安全网
“创星杯”巾帼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创业补助金高达63万
东城区举办老年人防范非法集资宣传讲座
“东热西送”项目进入最后调试阶段
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线缆井下惊现毒蛇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九次会议
海丰县中医院开展2018年消防应急演练活动
锐意进取,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市文化馆今年将办百场文化惠民活动 文化惠民滋养群众精神家园
板栗树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
消防部门开出两万元罚单
合肥仍处于流感高峰期,市民需注意防寒保暖
颍泉区委书记刘洪洁深入贫困村暗访督导扶贫工作
老妈宫戏台迎来歌舞专场,艺都大剧院上演潮剧《金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