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乡

我的家乡,原宿县蕲县吴谢大队小柳园自然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柳园,是一条一里来长的小村庄,房屋连着房屋,清一色的土墙麦秸秆屋顶,每当炊烟升起时,倒也像条腾云驾雾的“青龙”,若隐若现。
现在四十来年过去了,庄虽还是那个庄,但面貌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并没长大多少,很多人搬离了,在城里买了房,融入了城镇的大熔炉,即使没搬走的,也都盖上了两层的小楼。“青龙”飞走了,再也难觅踪影。
西方著名画家梵高有篇描写麦收的著名油画,无独有偶,中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生也有一首著名的诗歌《观刈麦》:“农家少闲日,六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麦收,是农村最忙的季节,也是农民最累的时候。那时候每到麦收,天不亮就能听到磨刀石磨镰刀的声音。中国有句古谚叫“磨镰不误工”,只有把镰刀磨得非常锋利,割起麦子来才能省点力气。即使再锋利的镰刀,一个人一天最多也就能割出一亩多麦。
割麦非常累人,左手拢住麦子,右手不停地挥舞镰刀,腰要时刻弯着。麦收时还正是大热天,汗水时常迷住眼睛。一垄麦子割下来,腰酸背痛腿抽筋;一天麦子割下来,躺在地头的土地上,就再也不想起来了,脑海里浮现出个天大的愿望——“什么时候能割麦子不用人啊”。
短短的三四十年过去了,现在割麦当真不用人了。若是白居易老先生麦收时节再到农村去,恐怕再也诞生不出《观刈麦》这首诗歌了。隆隆的联合收割机取代了人力,各种运输工具直接把金黄的麦粒送到有名无实的“打麦场”上,因为过去是在打麦场上打麦子,现在不用了,金黄的麦子“翻个身”便被收购人员收走了。
就连我们小时候玩“摔响泡”的家乡土路,也被笔直的水泥路取代了!难怪现在的农村孩子,都不会玩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了。
四十年的时光让家乡变了,变得离城镇越来越近,而离记忆中的农村越来越远了。
王桂田

给城市美容师清凉一夏
历城区城管局动员大会促城市提升“十大行动”落地生根
民权县龙塘镇贫困村小学有了爱心书屋
明溪县多举措助力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
小事做好 居民叫好
记忆中的家乡
翠屏区:职工技能大赛庆“五·一”
吉安市四届政府第二十四次常务会议召开 王少玄主持
合肥将制定应对气候变化 中长期路线图
峨眉山市统战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专题学习
看国新能源晋中公司如何奋力打赢“煤改气”攻坚战
邱初开调度全县防汛工作
张业亲切会见参加2018中国·石家庄(正定)国际博览会的中外嘉宾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工作落到实处
镇江茂源化工被责令停产整改 废气排放固废处理皆有不少问题
丁纯会见瑞士驻沪总领事 推动中瑞创新合作
周德睿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
市政协党组(扩大)会议
黄石29家企业上榜湖北名牌 2017年度申报数量和获批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南靖龙山:从“河长”制到河“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