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我们穿过的“时装”

   桂林新闻网(桂林晚报记者刘舒慧)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以前物资匮乏的年代,孩子们是很难穿到新衣服的,平常都是穿着旧衣服,补丁很常见。有时候,一件衣服老大穿了传老二,老二穿了传老三。这就是不少市民关于童装的深刻记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朋友身上多穿着蓝、绿、灰、黑等颜色的衣服。那时候的衣服是凭借布票购买的棉布料做成的,耐脏耐磨。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小朋友的衣服颜色逐渐丰富起来,比较流行蓝白相间的海魂衫,重要日子里,不少人穿白衬衫、蓝短裤、白球鞋。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国防绿”是当时最为时髦的,许多小朋友都梦想拥有一套这种颜色的衣服。之后,孩子们的服饰颜色多了起来,款式更是逐渐变得让人眼花缭乱。
  在2018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我们找到了一些市民的老照片,通过它们来回顾一下关于童装的记忆。
  留下珍贵的童年记忆
  在小朋友的成长过程中,用心的父母都会为孩子留下不同时段的照片,记录当时的美好情景。不过,以前条件有限,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留下的童年照片显得尤为珍贵。
图1(黄洁英供图)
  图1中,三个小朋友按照高矮顺序从右到左站成一排,他们都梳着整齐的“男仔头”,背景为平乐中学一处楼梯。位于最左边的是黄洁英,她告诉记者,照片拍摄于1954年或1955年,自己当时四五岁。那时候,父亲在平乐中学任教,一家人住在学校的宿舍里面。照片中站在中间的是院子里一起玩的体育老师的女儿,最右边的是自己的哥哥。黄洁英说,由于年代久远,拍照片时的具体情况已经记不清楚了,可能是学校有活动,正好有摄影师在,于是留下了这么一张照片。
图2 (唐玲供图)
  时间来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图2中穿着蓝领波点连衣裙的小女孩是当时正在读幼儿园的唐玲,旁边站着的是比她大两岁的哥哥。哥哥下身穿着齐胸工装背带裤,上身穿着蓝白相间的开领短袖t恤。唐玲告诉记者,父亲在兄妹二人百日、半岁、周岁时,都会领着他们到桂林中华照相馆拍照。这张照片大概是她四岁时拍下来的,由于当时年纪小不乐意拍照,嘴还嘟着,哥哥倒是笑得比较开心。
图3(郑志勇供图)
  图3上是一对拥有可爱大眼睛的双胞胎兄弟。右侧的是当时5岁的郑志勇。照片大概拍摄于1978年。孩子穿着棉质布料的蓝白海魂衫。郑志勇告诉记者,印象中,这张照片是在照相馆拍的,具体为什么会拍下这张照片,已经不记得了。
图4(王中玥供图)
  图4拍摄于1996年左右,中间一个名叫王中玥的小姑娘,当时女扮男装在学校文艺汇演中跳舞。从这张照片看,孩子们的服装色彩明显鲜艳多了,款式也更加时尚。
图5 (付佳鑫供图)
  时间转眼到新世纪。图5中,拥有可爱笑容、戴着影楼小卷发的女孩叫付佳鑫。2007年,她5周岁,位于解放桥附近的一家艺术照相馆有优惠活动,妈妈就带她来拍照,留下美好的童年回忆。“妈妈说,当时影楼有许多服装,工作人员给我选了多套衣服,试到这套红色连衣裙时,我和妈妈都很喜欢。”付佳鑫说。
  童装也有“时代潮流”
  想知道不同年代的童装风格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吗?我们不妨跟着照片中的人,一起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那个年代瞧瞧。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国家跟当时的苏联交好。黄洁英说,照片上自己就有穿着一件列宁装。旁边的小女孩也穿着一件列宁装,腰间还扎上一根带子,十分正统,但很“威风”。裤子特别宽,估计是当时捡的亲戚家小孩的旧裤子。哥哥穿的是单排扣的中山装,脚上穿的是自家做的布鞋。
  “所谓的列宁装是两排扣,西服领,双襟中下方带个暗斜口袋。”黄洁英说,那时候列宁装和布拉吉十分流行。布拉吉就是俄语对连衣裙的说法,不少女生都喜欢穿小碎花的布拉吉。
  除此之外,那时候,人们平常主要穿中山装。黄洁英表示,大人们流行穿中山装,料子多是粗棉布、麻布等较耐脏耐磨的,口袋平整,看起来十分庄重正统,而小孩的服装也跟随大人们的风格。
  唐玲说,自己的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当时人们的衣服款式还较为活泼。“我穿着圆领连衣裙,哥哥穿着工装背带裤,两人都穿着塑料凉鞋。”唐玲说,那时布料颜色主要是灰、蓝、黑三色,很少有彩色,哥哥穿的工装背带裤也是“主流”,由工厂机工工作裤的样式变化而来,布料十分结实。
  在鞋子方面,唐玲介绍,夏天主要流行穿塑料鞋。“那时候穿布鞋虽然舒服,但在小朋友眼里认为有点土气,当时最渴望拥有一双胶底的鞋子,到处踩水都不怕。”她说。
  “读小学的时候,十分羡慕高年级的小孩,他们穿着由大人的衣服改成的小军装,英姿飒爽,十分有范。而这样的衣服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十分稀罕,我当时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唐玲说,拥有一套军装是她童年梦寐以求的事情。
  郑志勇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小孩子的衣服走向多彩化,蓝白相间的海魂衫是当时最为流行的衣服。图片中的衣服是在文化宫旁边一家叫“新三友”的服装店买的,1元1件。他回忆,那时候小朋友主要穿蓝白衫、运动服、“黄军装”等,布料材质主要为灯芯绒、的确良,每周一升旗日必须要穿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一整套。
  此后,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再到新世纪,儿童服装的花色、款式越来越多,面料和质地发生了很大变化。看图4、图5,大家会发现小朋友的服装色彩鲜艳,款式活泼,更显得童真烂漫。
  用粉笔“画白”白球鞋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孩子们也懂得艰苦朴素的道理,一件衣服缝缝补补穿了又穿,一双鞋穿到挤脚了还要忍,一件难得的白衬衫沾上一点污渍都要伤心好久……这些爱惜衣服鞋子的心思,成为许多人难忘的共同回忆。
  在一段时间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成为大家都会说的俗语。唐玲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衣服到处都是补丁,小孩长得快,每双鞋都是穿到挤不下脚了,父母才会想办法给换一双。
  “小学时,有一次过六一儿童节,母亲为了让我们高兴,帮我和哥哥每人做了一件短袖白衬衫。以前我们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这次儿童节竟然有新衣服穿,我们兄妹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了。”唐玲回忆说,兄妹二人拿到新衣服后既开心又小心翼翼。他们取回做好的白衬衫后,马上就各自拿去洗了,希望可以早点穿上新衣服。但她没料到晾衣架上有点锈,自己崭新的白衬衫衣领上沾上了锈迹,染上了黄色,害得她郁闷了好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很多孩子都渴望穿上一身“绿军装”。再加上草绿色军帽,草绿色书包,就是那个年代最为时尚的“战衣”。
  郑志勇说,提到军装,就不得不说说他那件价值16元的军装。“我多次向妈妈提出想要买一套军装,妈妈都舍不得。当时猪肉好像才1块钱一斤,而象山区的军服店一件军服需要16元。等到我升中学考试完了之后,成绩不错,妈妈才咬咬牙买下了‘天价’军装。当时穿上真是‘威风凛凛’,现在想起来都觉得非常酷。”郑志勇说。
  “夏天的时候都穿塑料凉鞋,可鞋子的扣带经常坏。我们就把钢锯片烧红,放到带子上让胶融化,这样就能把它修好了。”郑志勇乐呵呵地说,这是一个相当实用的办法,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还在用。
  郑志勇还提到了一件同龄人都难以忘怀的事情。那时候为了把球鞋弄得更白,有些人还去学校拿粉笔当做“白鞋粉”使用,甚至画到鞋子上来掩盖污渍。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物资逐渐丰富起来,人们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服装也越来越多了。到现在,很多家长对小朋友的衣服不但追求质量好,还希望穿出个性和特点来,为此,不少人还进行“海淘”。
  以前“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一件件童装上的珍贵记忆,一直装在人们的心里。

我市险企开展自媒体营销行为自查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
资产收益扶贫让贫困村和贫困户稳拿红利
潜山县中医院举办迎“七一”专题党课活动
县委宣讲团到各单位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力打造智慧生态现代新城
全面整治“五车”营造畅通有序交通环境
小时候 我们穿过的“时装”
拨打家庭固话 接电话的不是家里人 咋了
济宁开启“烧烤+桑拿”模式 高温天再度上线
创文进行时:照亮回家路 把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办好
衡阳市南岳衡山中心景区从1月31日起适度对外开放
小心12306账号被盗!警方打掉一个侵犯个人信息倒卖车票窝点
博士论文、轮椅、夹克:霍金22件遗物将拍卖
长清区奋力推进“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
南京中招录取各批次投档控制线公布 普通高中投档控制线560分
洋湖生态新城文化版图添“新军” 和光传媒全国总部正式落户
五个一百:网络精品激扬新时代正能量
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 请积极配合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湘潭经开区现场办公、精准施策,全力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市司法局机关党委召开专题学习扩大会议
通江七小:开展“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