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徐州4代教师话成长…

   (文/本报全媒体记者 甘晓妹 图/本报全媒体记者 陈艳)金秋九月,又迎来了一个充满感恩的节日——教师节。
三尺讲台,对于教师来说是一辈子。在这里,他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有教师退休走下讲台,有学生毕业走上讲台,正是在传承与延续中,教育得以前进、发展。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记者分别对话“60后”“70后”“80后”和“90后”4位徐州教师代表,记录他们的故事与从业感触,感悟徐州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60后”教师:张安义
●个人简介:1967年8月出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0年,现任教于徐州市第一中学,曾被评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让奋斗之风吹旺生命之火
墨西哥寓言讲到,当墨西哥人跑得太快的时候,总会停下脚步。问其原因他们说,因为跑得太快了灵魂就落在后面,要让灵魂跟上自己过于匆匆的脚步。寓言从一个侧面告诫人们,谈现实、想未来,都不能忘了历史,忘记过去无异于背叛。张安义老师虽然不常谈起自己成长中所经历的苦难,但熟知他的领导和同事都说,他的成长历程就是一段教科书式的励志故事。
从困厄中汲取生命幸福的养料
张安义出生在徐州贾汪农村的一户贫苦人家,两岁时父亲病逝,幼小的他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日子。从13岁起,他就帮助母亲承担起全部家庭生产和生活的重担。
做了教师后,熟悉张老师的同行和家长都说他工作起来是“拼命三郎”。2001年11月25日上班途中,张老师遭遇车祸,左肘根部粉碎性骨折,做了肘骨部钢钉固定手术。医生建议他至少卧床休息两周,但张老师考虑正担任两个高三毕业班的课并兼班主任,术后第4天,他就不顾医生的劝告,强行出院,并带着沉重的石膏绷带走上讲台。由于出院太早,骨头错位,高考后,张老师又接受了第二次骨骼矫正手术。可是,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他的左臂至今不能伸直。
沉重的苦难,铸就了张安义的自强与坚毅。张老师经常把自己的经历和学生分享,他告诉孩子们,要学会从困厄中汲取幸福的养料,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让风格飘荡在课改的田野之上
凭着乡镇评优课第一名、县评优课第一名、徐州市评优课第一名、江苏省评优课一等奖的成绩,张老师的教师生涯开启了“外挂”。“课堂教学冲突教学法”“核心问题互动教学法”“基于学案的四段教学法”……张老师对课堂教学一直在反思,一直在改变,而每次改变都会在业内产生相当的影响。
2014年,他创新了思想政治课“认同教育”思想理念,提出了“认同教育六大体系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课堂教学的“两线四环”理论。张老师的“认同教育”思想理念,得到江苏省教科院和高校专家的高度评价。在牵手苏中苏南农村教育活动中,张老师通过示范课和讲座把“认同教育”理念传播出去,发挥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认同教育”正成长为一块值得期待的教育品牌。
“70后”教师:万众
●个人简介:1977年2月出生,1999年从教,先后在徐州二中、徐州王杰中学、徐州市教育局、徐州二十二中和东苑中学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
做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万众非常喜欢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保持鲜活,才能立于不败。”20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使万众深切地感悟到:唯有改革,教育才有出路。
透过现象悟本质
21世纪初,国家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作为一名新入职不久的“菜鸟”老师,万众有幸跟随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老师到一些课改开展较好的学校,学习考察课程改革的成果和经验。
外出学习回来,热血澎湃的万众立刻在自己的班级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他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按照小组进行围坐,把前后黑板划分为若干区域,采购了一些白板挂在教室两边的墙上;他还在学生中选拔组长,指导组长如何开展“兵教兵”活动……
可是,让万众想不到的是,自己的“热血”换来的是一个“大跟头”。最先是班级的其他任课老师向他抱怨,课堂乱得就像一锅粥;接着是家长一个接着一个给他打电话,说孩子受到别人的影响、无法静心学习;再接着是学校领导找他,说家长联名投诉要求停止改革。这些声音,都没有阻止万众教学改革的决心。可是,在接下来的期末考试中,他班级的均分大幅度退步,从年级中档变成倒数第一,与倒数第二整整差距10分。
面对着这个成绩,万众懵了。就在他最困惑的时候,学校领导找他谈心,恳切地指出他的急功近利,告诫他不能仅仅从形式上去学习,而应该透过现象思考教学改革的本质,遵循规律来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痛定思痛,万众再次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改革。他意识到,形式应该是内容的载体,如果客观冷静地审视诸多教学模式,就会发现“学生中心”才是这些形式下的共同追求——课堂上大段的时间老师不讲授,关键是学生在做什么;“小组对坐”的模式很新鲜,关键是课堂始终在“展示”在“交流”;导学案的方式也司空见惯,关键是当堂检测落实得精细……
于是,他明白了改革应该透过现象悟本质。第二个学期,他改变了方法,突出学生的“展示”“交流”,突出当堂检测的落实,突出每一个环节的实效。也就在那年的期末考试中,万众的班级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把“逗号”变成“句号”
近年来,徐州市教育局提出了“教育学南通,水平双提升”的明确目标,越来越多的徐州教育人来到扬子江畔、南黄海之滨,探究南通教育高位发展的奥秘。万众也先后来到了南通市启秀中学、南通市田家炳中学等学校,学习了他们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感触颇多。
回到徐州后,万众整理了自己的学习笔记,发现这些学校虽然校情不同、风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精细化。他们不仅仅重视“做没做”,更重要的是每一件事后都会追问“做没做完?做得是否完美?”“作个形象的比喻,以前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我总是在点一个点,画一个‘逗号’,而南通教育人却要满怀激情地将这个‘逗号’画圆满,将每一件芝麻绿豆大小的事情都变成一个大大的‘句号’!”
万众有坚持家访的习惯,每个学期都会不定时地开展家访活动。从南通回来后,万众对自己坚持了十多年的“家访”进行了重新思考——“我确实家访了,也确实用浓墨重彩的笔点了一个重重的‘逗号’,但我真的为家访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了吗?”
于是,万众再进行家访时,就开始注意细心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家访后追问处在叛逆期的独生子女对父母种种不正确的态度,完成了一次以“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在那次班会上,万众让同学们反思了“父母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该为父母做些什么”等问题,并把这次主题班会上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背诵的一篇文章推送到家长微信群内,也让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的种种溺爱和包办代替。他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此次家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80后”教师:赵鹏
●个人简历:1981年8月出生,2004年从教,先后任教于徐州市第二中学、徐州市第五中学。
虽然是一名“80后”教师,但赵鹏从教也已经有15个年头了。岁月改变了生活的轨迹,却从未改变她对教育的初心。
满怀热情,打造学生热爱的课堂
“80后”的教师群体,根基扎得深,同时也还在不停向上生长!在日常教学中,赵鹏除了深入研究、琢磨新课标,更会积极地探索、创新课堂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更会注重与学生情感的沟通;除了传统的实验,更会尽力融入新时期的学讲。于是,在赵鹏的课堂上有了“争吵声”,课后有了“追问声”。
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使赵鹏的教学风格变得更为灵动,化学课堂也变得活色生香。她最喜欢听到学生们说:“赵老师的化学课很好玩。”渐渐地,优质课、省市际的交流课,更多广阔的舞台,让她的课堂驾驭能力有了更多的提升。
当初,赵鹏所在的徐州市第二中学在全市率先开启ipad课程,她欣喜地发现,这对自己来说又是一次极好的实践。教师不仅要熟练操作电子设备,还要设计出合理的学习路径。渐渐地,赵鹏发现了其中的精妙,深切感受到ipad教学带给课堂的勃勃生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也让他们的自学能力、互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更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在“学进去,讲出来”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真谛!
积极创新,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
“80后”的教师群体,还是一个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队伍。赵鹏的创新脚步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她还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团委工作这个平台,把全校学生工作切实地做起来。
从2008年起,赵鹏开始担任徐州二中团委书记,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在保持二中团建工作优良传统的同时,她也在积极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利用改革和创新激发工作活力,焕发学生最美的青春光彩。
根据不同年级的心理发展特点,赵鹏尝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如高一学生突出习惯养成、文明礼仪教育等,以民主生活会为工作抓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徐州市教育局团委还将这一做法在市直属学校范围内加以推广。高二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动漫社”“茶艺社”“朗诵社”等30多个社团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传统文化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更让孩子们遇见了更美的世界和更好的自己。高三年级,则让学生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了很多实际工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徐州市第二中学逐步形成了以团委工作为核心,以活动和社团为环抱的“一心两环”的工作特色。工作的全力以赴,也让赵鹏连续获得“徐州市青年岗位能手”、“徐州市优秀团队干部”、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各种荣誉称号。
坚定信仰, 担起责任使命的重担
有人说,“80后”没有兄弟姐妹的体验,是一个自私的群体。然而从成为教师那一刻起,年轻的老师们就忘记了“我”,更多的时候用的是“我们”。
在徐州二中创建省四星级高中的关键时候,赵鹏的产假还未休完。她申请提前回到学校,投身于创建四星级高中的第一线。团委工作繁琐而庞杂,每份材料都必须经过一遍遍的梳理整合。一边是家中孩子的嗷嗷待哺,一边是学校的转型爬坡。一个个繁星点点的夜晚,当赵鹏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儿子早已进入了梦乡,只能悄悄亲亲儿子的小脸,静静听听他梦中在叫“妈妈”。
也就在那个时候,赵鹏的母亲查出了癌症晚期。每天,赵鹏都要在医院和学校间奔波辗转,为母亲的病情刚擦干眼泪,又要咬咬牙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有时,我也会有迷茫,究竟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然而当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真的选择了奉献。”当四星创建成功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全校沸腾,赵鹏再一次流下了眼泪。
“90后”教师:姚雨晴
●个人简介:1996年1月出生,2018年9月新入职,目前任教于徐州市西苑中学。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一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否激发过你的教师梦?又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成为一名教师时,才能更深刻领悟这首歌。
22岁的姚雨晴,是徐州西苑中学今年新入职的老师。遥想10年前的那个9月,姚雨晴还是一名刚步入初中的中学生,满怀着对初中生活的希望与憧憬,踏进了西苑中学的校门;10年后的今天,她却成了一名新教师,满怀着对职业生涯的热情和期待,再次踏进了西苑中学的校门。
姚雨晴出身于一个教师家庭,她的父亲、姐姐、姨妈、舅妈都是老师,或许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她从小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向往。而这些曾在她人生中出现过的好老师,也是让她下定决心成为一名教师的动力源泉。高中毕业,姚雨晴填报了师范专业,大学毕业又参加了教师编制考试。
“一个教师一辈子会教很多学生,但一个学生一辈子又能遇见多少教师呢?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具有向师性,而每一位教师在学生的人生中都会充当着‘重要他人’的角色。尤其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心理半成熟半幼稚,更容易产生心态的巨变。”虽然刚刚入职,但姚雨晴已经意识到,身为一名教师,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立德树人,为人师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点说起容易,而当她真正做了老师,才发现这很难。“以后的日子,我会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刚走上一个新的岗位,虽然有些忐忑不安,但对于姚雨晴来说,更多的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新的身份、新的环境、新的心态,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一切都充满希望,一切都指引着她向前看。姚雨晴身为班主任并同时带两个班的课,虽然很累,却也很充实,她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去奋斗、去锻炼。在平时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她总是不自觉地向老教师们看齐,借鉴他们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注重常规的训练、礼仪的要求等。她也会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比如对课文重要知识点的把握,比如对课堂的掌控,比如对学生的了解,比如与家长的沟通……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姚雨晴告诉记者,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她会将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刻谨记教师职责,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中山路82号院垃圾堆积、气味难闻市民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解决
我市公安机关组织开展集中销毁非法枪爆物品活动
贵阳市与海信集团举行座谈会
兰州市统计局“从严从实”落实市委财经工作会议精神
大冶市文明学院还地桥分院成立
改革开放40年…徐州4代教师话成长…
通山洪港镇广泛宣传平安创建
贵阳市举行201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集中宣传日活动
讲政治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 市政协委员学习研讨班开班
开发区重抓汽修环境 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屏南:我县召开2018年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
景德镇太白园街道倾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警方提醒:春节期间这些东西别晒到朋友圈!有危险!
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需勤带队实地调研雒容镇扶贫工作
幸福数据:绘出民生温暖画卷
网络一根线 维权到身边
八一建军节 军博园致敬最可爱的人!
深圳画家钟曦绘画作品展开幕 展三十年创作精华
洱海保护治理的新答卷
葡萄藤上结出圆梦“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