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中山翻译家郑克鲁分享翻译人生

  “大家好,我是中山人。”14日上午,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郑克鲁在书展现场开讲,祖籍中山的他一站上讲台,便笑着向现场听众自我介绍道。
郑克鲁强调,有好的中文功底,翻译时就不怕词汇不够用。 记者 孙俊军 摄
今年已经79岁的郑克鲁当天以《翻译与人生》为主题展开,在书展现场回忆起自己的青葱少年时光。
  “我祖籍中山,出生于澳门。”在郑克鲁的记忆中,年少时常跟随父亲奔走。那时候的小学没有升学压力,可以在图书馆借阅《鲁滨逊漂流记》。文学的种子,从那时候在郑克鲁心里萌芽。
  小学毕业后,他考入上海师范大学附中,因为热爱文学,中学阶段常看俄罗斯文学、法国文学作品。看了众多外国文学作品,郑克鲁对翻译产生了兴趣。
  “1957年高考,不招收俄文考生,所以我以法文作为第一外语参加了考试。”那一年,郑克鲁被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录取。虽然学习的是法学专业,但他回忆,当时开设了法国文学史、语法、文艺理论、欧洲文学史等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中文功底。
  1965年,郑克鲁进入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跟随李健吾先生攻读法国文学。这开启了他的法国文学研究之路。但是真正的翻译生涯,还要从上世纪70年代末算起。1978年,郑克鲁发表了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长寿药水》,其后1979年与别人合著了《法国文学史第一卷》,1981年发表了巴尔扎克的短篇集《家族复仇》,由此真正走上了研究和翻译道路。
  自翻译巴尔扎克《长寿药水》起,郑克鲁的译作超过1700万字。2010年,已70高龄的郑克鲁正式退休。退休后翻译的作品《第二性》,是这部波伏娃存在主义巨著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因翻译《第二性》,郑克鲁获2012“傅雷翻译出版奖”。
相关链接
  郑克鲁将讲座另一半的时间留来和听众探讨翻译专业知识,先后回答了“译本如何吸引人”“如何看待‘信、达、雅’”等问题。
  译本如何吸引人?
  在针对“什么是翻译”观点的阐述中,郑克鲁认为,翻译是一个二度创作、将一种语言变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过程。“翻译是带着镣铐跳舞,翻译不可能超过原文。”但郑克鲁同时谈到,翻译也应该从序言开始精雕细琢,从开头吸引人,尽量给人美的享受。
  如何看待“信、达、雅”?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作为翻译家,如何看待“信、达、雅”?郑克鲁在现场分享了他的观点。
  “‘信’是最关键的一条,要求翻译者完全理解原文,玩弄词汇糊弄过去是绝对不行的。”要做到“达”和“雅”,郑克鲁认为除了需要外语好,中文功底也必须要好。

市领导以及全市基层党员代表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二大会址和四大纪念馆
未央区开展“关爱劳模大走访”主题活动
2017年我市公安工作十大亮点
我市开展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专项排查
风电产业三大巨头联手打造山东(河口)风电产业园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祖籍中山翻译家郑克鲁分享翻译人生
市领导督导检查羑河河长制工作落实情况
恒昌·阳光里1#、2#、3#交房公告
海港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秦皇岛北部新城区 战略策划方案第三次汇报会
​我市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已完成春播计划逾九成
市重点局王本祥副局长一行走访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活动
电影《切肤之痛》主创亮相威尼斯电影节
坚定信心 全市动员 精准施策 确保阳新县2018年脱贫摘帽
马鞍山“智能门牌”助力城市治理
吉水蓝色彩钢棚专项整治勇走前列
刑释人员给监狱写感谢信送锦旗
宿州市政府党组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召开
江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0号)
三江游船“钓鱼城”号今开工 市民国庆可乘船“穿越”回宋朝
钦北区开展百利华庭小区及市场周边环境问题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