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气象科普与公众“零距离”


  3月23日,为迎接“3·23”世界气象日的到来,我市开展气象日开放活动,参观的市民和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了解气象知识,探索气象奥秘。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智慧气象”。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向学生讲解气象知识。(《安庆晚报》3月24日)
如今的气候形势愈发复杂多变,地球村颇不平静,掌握气象知识和防灾避险应当成为人们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令人遗憾的是,当下一部分人对气象知识、防灾减灾常识集体缺失,一旦遭遇突发性气象灾害,在关键时刻往往只能“束手无策”。
对公众来说,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气象知识和防灾避险技能,十分需要,也很必要。所谓“有备无患”,只有不断增强气象灾害风险意识,增进防灾减灾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强一点、技能多一点,应对各类“风险”才会更加从容自如。
从这个角度来讲,让科普气象知识像音乐一样流行起来,不能“偶尔为之”。一方面要将气象科普纳入到公民必修课中,通过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从定点定时宣传教育走向常态教导普及。另一方面,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短信微信等途径,在普及风雨雷电、阴晴冷暖等气象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气象信息的预警价值,让知识成为守护生命的力量。
“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气象状态有许多专业术语,普及气象知识也是一门技术活。只有表达的内容通俗易懂,老百姓才能明白,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互联网+”时代,现代科学的传播手段可以更快捷、传播形式可以更多样。气象科普内容越是生动有趣、越是喜闻乐见,科普方式越是别出心裁、越是新颖直观,这些知识反而越能入脑入心,越能为公众所接受。
所以说,要让气象科普与公众“零距离”,得先换种思维——既要“求新”,寻找符合不同年龄段人群喜爱的新方式;更要务实,真正“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让出门看天“通俗化、看得懂、用得着”。这就要求我们在进一步提高公众科学意识的同时,把科学的严肃与科普的活泼结合起来,用生动的图画、简洁的文字、优美的故事、有趣的动画,更“潮”、更“萌”地抓住每一个人的眼球,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消除彼此的距离感。
气象知识与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加强知识科普的同时,更应唤醒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更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小习惯汇聚环保大能量,共同为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生存环境而不懈努力。

男子为还贷款利用职务之便 侵占公款二十万余元被刑拘
东侨开发区部署防台工作
雨水浇灭高温西安骤降9℃ 最近几天这雨下下停停
关于邀请参加第二届陕西“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创业博览会的通知
贵阳市审计局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深学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
让气象科普与公众“零距离”
农业处开展田园综合体项目前期评估工作
安居区公安分局召开全国“两会”安保总结
市国土资源局“五个下功夫”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服务高质量发展
秦皇岛开发区管委副主任何华庆到艾尔姆风能叶片公司调研
企业“出海”如何应对挑战? 长沙市贸促会国际贸易风险防控培训
鲁家园社区党总支向驻地单位“双报到”党员发放政治生日贺卡
南宁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持续向好
深圳人大代表活动月将开展百余场活动
安庆市“四化同步”推进学前教育保障“幼有所育”
申长友会见西绍波一行
绵阳市质监局开展节日“正风肃纪”专项检查
永安一企业因为这件事被重罚,责任人被行政拘留!
2018年上半年上饶各大片区房价汇总
台湾国学大师朱高正来南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