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创新先锋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同时也是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
今年5月30日,是我国第二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组织动员全市科技工作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投身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和建设“两个河源”的事业中,在全社会营造关心科技工作者、尊重科技工作者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市科协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创新先锋,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再立新功”为主题,举办市科协六届代表座谈会、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一系列活动,发动全市各单位各行业举荐成绩突出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从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进行表彰,以此弘扬为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
多年来,市科协通过开展宣传评比表彰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专业培训班,召开科技人员代表座谈会,慰问科技工作者等一系列举措,服务全市科技工作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雷刚:百折不挠推动智能电能表技术研发
雷刚,现任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20年如一日,为智能电能表研发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多年的产品研发工作,使他在电能表研制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电能表技术领域人才,雷刚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如参与第一代单三相全电子电能表研发;第一个将专用计量芯片技术应用于直流电能表等,使电能表的技术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已超过百万只经他开发的多款多功能电能表,在全国各地使用。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雷刚把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烙在了电能表的技术研发上。作为主要发明人和设计人,雷刚曾获得授权专利4项,其参与的“一种多通讯协议检测方法在智能电表中的应用”获得了河源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基于智能监测的电能质量控制与用电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李海添:依靠科技引领农民脱贫致富
李海添,农艺师,现任河源市顺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7年8月,李海添与10户村民成立河源市顺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创建以来,一直以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为宗旨,通过科技力量提升农村农业发展能力。经过10年的发展,顺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带动当地1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同时,该合作社不仅是中国食用菌协会会员单位,也是河源市首家与高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李海添积极实施“科技兴社”战略,引领合作社走产学研合作发展道路,推进科技创新,为提升产品品质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目前,顺景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产学研实验基地,同时依托省科研院所技术人才,发展赤灵芝栽培种植与产品深加工。经过多年努力,该合作社建立起了集培育菌种、接种、种植、生产、试验于一体的赤灵芝栽培与研发生产线,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专利。
黄春源:手把手教农民科技知识
黄春源,高级农艺师,和平县水果研究所副所长,从事基层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20多年,为和平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春源带头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先后参与引进和选育出“仲和红阳”“和雄一号”“和平红阳”“粤引武植三号”等猕猴桃新品种,并在和平县全面推广,逐渐对猕猴桃品种进行更新换代。他20年如一日,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与技能培训,手把手教会农民应用科学技术,足迹遍及全县200多个村,被称为“农情活地图”、“农业120”。同时,积极推广“猪(鸡)—沼—果”新型生态模式,大力推广有机肥,获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经黄春源牵头,与省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县内多家企业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1项。他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
由于黄春源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荣获了“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荣获全国和省、市、县先进个人称号。
邹伟波:大胆改良多种手术新术式
邹伟波,主任医师,龙川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副主任。2001年自广东医学院临床医疗系毕业后,他毅然返回家乡。10余年来,他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通过前辈们的传、帮、带和自身努力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邹伟波在临床实践中,敢于改革创新,精益求精,带领团队大胆改良多种手术新术式,跟踪医学前沿技术。他率先在河源地区开展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增生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等一系列先进新疗法、新术式,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邹伟波已完成各种泌尿外科微创手术6000多例。
邹伟波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1项曾获河源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篇论文获河源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等奖。
由于贡献突出,邹伟波先后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叶钦良:新物种“紫金舌唇兰”主要命名人
叶钦良,林业高级工程师,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他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监测、自然科学研究和科普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叶钦良带领科研团队在白溪自然保护区日常生态监测中,发现了两个兰科植物新种: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相关研究成果于今年3月,以论文《广东舌唇兰和紫金舌唇兰,中国兰科两新种》发表在国际知名植物分类专业学术期刊《phytotaxa》上,叶钦良为该文章第一作者和新物种“紫金舌唇兰”主要命名人。
叶钦良带领团队全面完成紫金县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紫金野生植物名录首次面世,还带领团队开展全国鸟类监测紫金样区调查,并完成首轮鸟类调查任务,初步掌握了紫金鸟类资源情况。他主持完成紫金白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主持编辑著作《白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发表论文4篇。
谢春根:农作物病虫害的“克星”
谢春根,农艺师,连平县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站站长。他在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水稻抛秧栽培技术、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解决除草剂药害及有机质分解毒气问题等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从2007年开始,谢春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调查工作,观察记录虫情,准确编制发布《农作物病虫情报》,指导全县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并总结出“一预警三防线”为主体的连平鹰嘴蜜桃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017年,连平县按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中心的部署,建立“广东省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从2015年开始,谢春根先后编制集成《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ppt、《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和《鹰嘴蜜桃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ppt等技术手册,并对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工作人员和镇村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培训。他示范推广的项目曾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撰写的论文有2篇先后获得河源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骆建:推动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实施
骆建,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现任广东省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下称中心)技术部部长。他长期工作在通信技术研究与攻关一线,获国家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多项,其研究成果多次获得河源市科技进步奖,并已应用于中心和行业。他牵头或参与起草了《北斗卫星定位导航嵌入式设备接口技术规范》等多份广东省地方标准制定工作。
2008年到2011年间,作为技术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他曾先后承担并顺利完成了《通信终端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近10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为适应河源高新区产业发展需要,他所在的质检中心先后承担了广东省卫星导航产品省站、物联网产品省站、无人机省站等新申请的检验资质的筹建任务。骆建作为筹建办公室主任,在负责资质筹建的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wcdma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检验技术研究》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项目的技术研究与攻关工作。
陈胜利:潜心从事控制科学与技术研究
陈胜利,副教授,现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主任,在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及科研平台开发等重大课题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陈胜利先后主持了“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省部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项目6项,“广东省自动化与智能控制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项目4项,“基于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等省、市级重点课题项目8项;主编了“solidworks 2016产品设计基本功特训”等著作13部;主持的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1篇获河源市第12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主持的项目获河源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陈胜利致力于校企合作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主持企业技术开发服务2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项;开发新产品8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1项。
刘卓星:用心呵护生命
刘卓星,副主任医师,河源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在28年的从医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淡泊名利,通过长期的积累和不断学习,熟练掌握肿瘤综合治疗、结合个体化原则,坚持以循证为基础,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他熟悉肿瘤常见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等药理学,熟练掌握肿瘤的化疗、分子靶向等治疗方法。他先后牵头,组建了放疗病区,带领科室成功创建广东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牵头成立河源市抗癌协会,任首任会长至今;代表科室加入“深、莞、惠、河放疗联盟”,牵头在院内成立乳腺癌mdt团队,在院内成功推行乳腺癌多学科联合诊疗。
工作之余,他刻苦钻研经典著作,阅读有关医学杂志,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新技术、新动态、新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2篇分别获河源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三等奖。主持的科研项目曾获河源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何南天:做青少年科技创新领路人
何南天,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科学教育专业,现在河源中学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及科技辅导员工作。
自2008年毕业任教至今,何南天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何南天在教研的路上一直耕耘不辍,追求不止,忘我工作。2017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筹建了河源中学众创空间,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教学中,他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把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融入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在何南天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以及多项省、市科技创新大奖。他先后荣获“河源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广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河源中学优秀教师”称号。
本专题组稿:
记者 黄欣
通讯员 邓燎原
摄影 朱理科

漳浦县档案馆建设项目奠基 将建成综合性档案馆
禁毒宣传活动走进社区 新型毒品受到市民关注
晋城:“联合利剑”剑指执行难 对照指标找“短板” 提升执行见质效
望奎孤寡老人“光荣院”里老有所乐
濂溪区公安分局组织民警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创新先锋
中国·九江首届国际新材料(氟硅)产业发展大会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平果县政协开展界别协商活动助推脱贫攻坚
永定区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有新举措
25日起 阜城沙河路封闭施工
平邑县郑城镇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一线见闻】阳城: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我市司法鉴定机构全面入驻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临湘市一中举行新校区揭牌仪式
三孝口街道中秋加班进行经济普查清查工作
爱心企业慰问贫困户帮扶暖人心
传播花卉科普 弘扬传统文化
全球唯一! 宁波一企业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九江田中举行“热心公益,奉献爱心”捐助仪式
秀峰乐群社区:一碗油茶传播“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