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慈姑采收啦!扬州农科院选育出紫红色慈姑

原标题:本地慈姑采收啦!赶快尝鲜 扬州农科院选育出紫红色慈姑
    扬州网讯 鱼米之乡的扬州,特产之一便是水生蔬菜,荷藕、水芹、慈姑、茭白等在我市都有较大面积的种植。眼下,慈姑已成熟,正陆续上市。记者昨在蒋王联合村探访看到,这里的慈姑种植户正陆续采收慈姑。一种植户表示,今年慈姑产量比去年低,但目前价格却不高,地头批发价1.3元左右一斤。
    慈姑开始采收,产量比去年低
    立冬后,田间的慈姑叶子开始发蔫变枯,这时也进入慈姑采收期。蒋王联合村,这里是慈姑种植比较集中的地方。记者昨在田头看到,种植户已开始采收慈姑。
    种植户王师傅一家三口在联合村种植慈姑已有6个年头了,他家的慈姑是近两天才开始采收,一亩产量在1200斤左右,比去年低一些。
    王师傅说,今年慈姑正长个头的时候,雨水太多,温度不够,导致慈姑减产。
    慈姑地头价1.3元左右一斤
    慈姑产量比去年少,但价格却不高。王师傅说,两天下来,他家的慈姑已采收了几块田,“都是经纪人到地头来拉货,一斤一块二三的样子。”
    王师傅在联合村租种了50亩地,按照眼下的价格,今年最多只能赚几个辛苦钱。“田租一亩就是600元,再加上日常肥料等费用,成本就得大几百元了。”
    “天冷起来后,价格可能会高一点。”王师傅说,扬州人吃慈姑一般在天冷的时候比较多,因此那时的价格可能好一点。“但市场的事谁也说不准,一切都要边走边看。即使现在价格低一点,也得卖。”
    慈姑采收,最辛苦的是冬季
    慈姑一旦进入采收期,意味着种植户也进入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候。王师傅说,这两天气温高,采收时感觉还好,天冷以后,下田就很苦了。
    作为水生植物,慈姑长在水里,慈姑采收时,人也得在水中。王师傅先要把慈姑茎叶拔起来,并把茎叶收拢,然后再把水泵挎在身上,一边走一边冲刷慈姑田,冲刷后慈姑就漂浮在水面上,最后在水面捡拾慈姑。
    记者看到,慈姑田水和淤泥还比较深,水可以淹至大腿。
    王师傅说,气温降低到0℃时,下田采慈姑就得受罪了,虽然穿了皮裤子戴了皮手套,但非常冰冷,每年他们手脚都会生冻疮。
    扬州慈姑种植有地方标准
    记者从市农委园艺处了解到,为了指导慈姑生产,让市民吃上安全、优质的慈姑,扬州已有慈姑蔬菜种植地方标准,慈姑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
    专家介绍,慈姑的大田种植,较好的办法是水生慈姑与旱生蔬菜进行轮作,“如今年种植慈姑,明年可以选择种植辣椒、西瓜等,这样可以减少慈姑的病害发生。”
    扬州农科院选育出紫红色慈姑
    一般而言,人们吃到的慈姑,都是青白色的慈姑。不过,扬州农科院经过多年选育,已选育出紫红色的慈姑。
    农科院专家张瑛介绍,慈姑育种是通过播种繁殖,看播种生长出来的慈姑是否有变异,再从变异种中选择产量较高有生产价值的品种。“经过多年选育,我们目前已选育出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好的新品种,而且它颜色是紫红色的,有别于人们常见的青白色。”
    同时,扬州农科院还研究了一套慈姑安全高效生产栽培技术。“慈姑种植,一直是利用慈姑球茎进行无性繁殖,这样年复一年种植,品种有所退化,影响了慈姑的抗病性、产量等,需要进行品种复壮工作。”
    张瑛说,他们研究发现,大田栽植慈姑,病害之所以较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慈姑苗本身就是带毒苗,因此,他们采用培养皿培养慈姑“脱毒苗”的方式,培育出“干净”的慈姑苗,然后将慈姑苗放入穴盘进行无土栽培培育。“这样长出的慈姑苗,移栽到大田,病害就会大量减少,从而保证了慈姑的品质和产量。”
    记者 向家富 文/图

分宜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一键式”退还公共资源交易保证金
益海嘉里粮油深加工项目落户太原
茂南区委办精准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老人遇车祸躺在路口 下沙民警现场施救
赵霄作品选登
本地慈姑采收啦!扬州农科院选育出紫红色慈姑
埇桥区实施安全生产“强基固本”三年行动
丰县4家预防接种门诊顺利通过全市信息数字化门诊评审验收
秀洲区档案局党支部开展红色革命之旅
市民政局举办婚姻登记工作培训班
保障粮食安全,佛山力争2020年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宜秀:郑志督导调研全区河长制、林长制工作
东营市审计局四举措加强审计业务质量全过程控制工作
贫困户住院的费用能报销吗?
精准手术重点整治“六大病症”
桐城 政商关系“清”了更“亲”
市旅游局:宛城区旅游局到汉冢乡李王庄村慰问贫困户
涉县管好观摩线路两侧树木
还没放假就有4万人提前坐车出游 汽车站外大排长龙
丽水全国第五!生态环境部公布1-4月74城空气质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