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这个村搞了20多个“农业工厂”,村民每天上班就在家门口

  7月17日,脱贫攻坚在行动·同步小康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第一站选择了花茂村。现在这里拥有800多亩大棚蔬菜种植基地、400多亩脆红李基地、60亩草莓采摘基地等等,加起来共有20多项产业。
花茂村(刘昌敏摄)
  形成产业链,经济效益才能扩大化。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彭龙芬坚信,要脱贫,必须走产业发展的路子。这条路,必然是通过有技术、有资金的人引领而走出去的。
  彭龙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如果是露天种植,它的经济效益在2000元至3000元一年。但如果换成大棚种植,经济效益可以达到15000元一年,这个效益将足足翻5倍。
农业大棚内,村民正在工作
  但是,恒温的大棚要实现全年高效利用,并且顺利销售种植的蔬菜,单靠农户的力量并不够。需要流转村民的土地,让有技术有资金的人大规模开发。有这样的理念,村里陆陆续续开发了800余亩大棚蔬菜,打包的成品蔬菜远销广州、上海、山东等地。
  从花茂村走出去,在外漂泊22年的王世刚也是彭龙芬要寻找的人。22年打工生涯,王世刚没有一次回过家,他积累了200多万元存款。长期在沿海城市生活的经历,让他看到了草莓采摘园发展的可能。
打包好的丝瓜,将运往贵阳
  王世刚要开发60亩草莓园。那时是2014年,村里还没什么产业,村民的思想大部分很落后,为了流转土地,村委会真是帮了不少忙。通过村委会不断游说,村民同意王世刚支付每年700元一亩的土地流转费。就这样,王世刚把这辈子的积蓄押宝在了这项产业。如今,草莓园每年产值在40万元以上,他预计5年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
  花椒、葡萄、烤烟、陶艺、造纸、农家乐......开放的理念,让花茂村的产业遍地开花。有产业就有就业,每天周边村民骑摩托车上下班的场景已经屡见不鲜。普通工作每日收入80元,有技术还将收入更高。贫困户全部脱贫已经不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我们现在想让大家一起富起来。彭龙芬看着花茂村的改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动静记者 冯雪 阮博文)

哈尔滨市通报中央环保督察组第35-1批交办案件
【长春新区】空港经济开发区与绿地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朔州市完善体系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市老龄委、市地震局联合组织道德讲堂活动
利辛县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宣传氛围浓
【脱贫攻坚在行动】这个村搞了20多个“农业工厂”,村民每天上班就在家门口
白云区立足区情将扫黑除恶与基层“拍蝇”结合
[生活] 春节假期临近 今年过年这些“禁区”不能碰!
七月起实施新列车运行图 梅州火车站这些列车有变化
“一带一路”河南艺术展演在安举行
学校食堂厨师大比武 师傅们争相“显神通”
地产杨梅抢“鲜”上市 价格在每公斤130元左右
吉林市卫生计生委纪委书记邱林华同志到丰满区医院检查指导健康扶贫工作
保定建行蠡县支行扩大营销战果
《未择之路》上海杭州路演 马伊琍被赞演技在线
“野广告”乱张贴,大门变成大花脸
分享经验互助帮困 徐凝门街社区"睦邻点"串起邻里情
世界读书日:怎样培养孩子热爱读书?专家重点提到父亲的角色
含山经开区:"五个有"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黄蒿湾有了名副其实的“蒿”草产业